孔子是什么朝代的人?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没落后迁移到了鲁国。宋是商朝的后代,鲁国是周公的封地,这两国保存商周的文化最为完备。春秋时期,各国大夫观礼、观乐,都要到鲁国。孔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到了很多有关礼乐的知识。据说他幼年时做游戏,就常爱做各种礼仪的演习。
孔子曾整理过古代的文献书籍,相传《诗经》《尚书》《易》《礼》《春秋》等书都经孔子整理过。孔子对于总结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有着巨大贡献。孔子主张做学问的态度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做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对学生,他主张因材施教。他教过三千名学生,据说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二人。他的学生有贵族也有平民,各国人都有。
在哲学思想上,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他曾说过“仁者爱人”的话。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损害别人的利益,就是不仁。他希望志士仁人要不惜牺牲性命来达到仁,不要苟且偷生来损害仁。
在政治上,孔子对于当时社会的动荡表示不安,要求通过制礼作乐的手段做到君惠、臣忠、父慈、子孝,从而巩固统治阶级的内部团结。这种主张,为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提倡利用,影响中国的社会极为深远。
历史上称孔子为“至圣”,由来甚久。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便一天一天抬高。唐朝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唐政府下令追尊孔子为“文宣王”。宋朝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称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朝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给孔子加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朝最初定称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到顺治十四年(1657)改称为“至圣先师孔子”。
总之,历朝统治者对孔子都是倍极尊崇的。这是因为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正是维护他们统治秩序的工具。当然,今天我们也很尊敬孔子,不过今天的尊敬和过去的“圣化”,本质上是不相同的。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我们需要整理总结,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把他神化、圣化是不对的。当然,完全否定他在先秦文化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