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出其不意的下一句,攻其不备
在中华的千年文明中,暗渡陈仓是非常经典的一场军事战争,也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历史典故。它被记载到了很多的史书当中,是流传千古的史实案例。
可是在不一样的史书记载中,暗渡陈仓事件,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含糊的说法。比方说一直流传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句话,就有一些引人争议的地方。
有人认为,明修栈道是有很大问题的。经过后世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在“暗渡陈仓”的同时,是没有“明修栈道”这项举措相配合的。
还有的学者认为,“暗渡陈仓”与“暗度陈仓”,在字里行间的选择之间,也有着很多可研究的意义。浅析一下暗度陈仓的前因后果,以及学者们对其的看法,对了解这段历史的全貌,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简述暗度陈仓的故事
暗度陈仓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讲的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一场军事斗争故事。众所周知,项羽是凭借着武力值闻名天下的,而它的谋略和智慧,确实要比刘邦差上很多。
秦朝被覆灭后,项羽便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在当时的天下局势中,刘邦的势力也不容小觑,项羽在心里对刘邦也是有些担忧的。
在更早的一段时间,刘邦和项羽曾经有过一个约定。他们定下了一个规矩说:“谁先攻下秦国的府城咸阳,谁就可以在关中地区称王。”
抛开那些复杂的战略细节不说,第一个进入咸阳的是刘邦势力。可是野心勃勃的项羽,自然不想把天下让给别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刘邦被封为了汉王,势力转移到了一些偏远的山区中。而项羽便自称西楚霸王,以彭城作为都城,占据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
当时项羽的势力很强,刘邦一方对其实比较惧怕。面对这样的安排,刘邦并没有选择立刻反抗,而是听从了项羽的任命,带领兵马向自己的封地出发了。
在刘邦回封地的路上,张良还曾出了一个计策,叫他把走过的栈道全部烧毁了。这样举动在项羽的眼中来看,和自断后路也没什么区别。
于是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项羽都被刘邦比较放心,认为刘邦不准备在他争霸天下了。也是在这个时期,韩信来投奔了刘邦,并且被拜为了大将。韩信的才能是非常卓越的,没用多长时间,他便训练出了一支很有实力的兵马。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后,刘邦便秘密决定东征,准备对项羽势力发动战争。在韩信等人的商议下,计划便有条不紊地开始实施了。
公元206年,韩信先是派出了一些人,自明面上去修复以前烧毁的栈道。当时陈仓的守将章邯听到消息后,便派人去打听最新的军情。
根据最新汇报的消息,章邯听说修建栈道的民工并不多,而且他们的怨气很高,工程进度也非常的慢。据说韩信还下了死命令,要在三个月之内修完栈道。
章邯毕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将军,他虽然对三个月内修建栈道的行为嗤之以鼻,但还是派出了兵马去堵住了栈道的东口,做出了防御准备。
明修栈道与暗度陈仓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某一天突然传来紧急军情报,汉军已经越过了栈道,甚至把陈仓都打下来了。
章邯听说以后非常不解,他每天都派人监视对方修建栈道的工程进度,而且栈道也并没有修好。汉王大军如此神速地攻下了陈仓,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可是章邯不知道的是,当初韩信投奔刘邦的时候,根本没有走栈道上的路,而是听当地民众的指点,从一条小路偷偷经过的。
而这条小路,也成了暗渡陈仓的重中之重。章邯只派兵守住了栈道,但是他并不清楚韩信走的路在哪里,等他反应过来时,汉军已经夺下了陈仓。
影视剧中的章邯
暗度陈仓之后,章邯又被汉军打败,最后选择自尽。而刘邦的势力也通过这种方式,变得更加强大了起来。这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军事谋略,甚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来的军事战争。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经过千年的发展,后世的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也对暗度陈仓有了一些新的见解。《高祖本纪》中记载说,刘邦在回封地的路上时,总是在不停地烧毁栈道。
《留侯世家》中又称,张良是在刘邦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提出烧毁栈道这项计谋的。
而不同版本的《史记》对刘邦到底烧掉了哪条栈道,也有一些不太相同的记载。包括一些其他的史籍,也对栈道的记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明修栈道,看起来是一种麻痹手段,也是暗度陈仓的准备条件。可是不清楚烧的是那条栈道,修得又是那条栈道,这就让暗度陈仓的故事,充满了一些含糊的定义。
首先要了解的是,刘邦在从汉中进入关中,到底有哪几条栈道可以走。在《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一共提供了三条道路的说明。
他们分别是子午谷,斜谷关,骆谷关。清楚了这三条道路,也有助于暗度陈仓更好地理解。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需要注意的是。烧毁栈道是张良的计策,可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却是韩信一手主导的。
这是不是在说,张良是不是早就与韩信想到了一处呢?在诸如《前汉通俗演义》这样的史料中,记载了韩信和张良是:“英雄所见略同”。
但是在相对权威的《史记》中,却并没有提到张良的事情。也就是说,张良其实与暗度陈仓是没什么关系的,当时他也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而且在当时,张良并不在汉中,也不在刘邦的身边。在暗度陈仓准备阶段前,只有韩信在进行谋划,所以说烧栈道的张良,和度陈仓的韩信,是两个不同的计策。
韩信
暗度陈仓的一些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记》《汉书》《中国历代战争史》《中国军事通史》《中国军事史》这些史籍来看,都没有记载过明修栈道的事迹。
而《中国军事通史》,也只是提到了绕开已经被烧毁的粮道,从而奇袭陈仓,进一步攻取关中等等。
明修栈道对于暗度陈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如果真的有这件事,史料中似乎应该对其多进行描述一些。
在兵法的角度来看,明修栈道是非常合理存在的。这是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明暗结合的经典兵法原则。
但是后世的学者分析后,明修栈道虽然填补了兵马的原则,为暗度陈仓披上了一种保护色,可是仔细思索下来,难道明修栈道不是一种打草惊蛇的方式吗?
张良既然用烧毁栈道来麻痹项羽一方,又何必在明修栈道来多此一举呢。
事实证明,项羽一方确是中了张良的计策,在麻痹期内,即使不明修栈道,韩信的暗度陈仓,也同样可以在合理条件下实行。
用这种思维来看,暗度陈仓是非常符合史料记载的。而明修栈道更像是符合兵法原则,一种在基础上的加工升华。
而且通往关中的栈道不止一条,在不知道烧毁了哪条栈道的情况下,明修栈道的计策是很不合理的。那么多条路,同时修或者是修一个,似乎都不太容易骗过经验丰富的章邯。
张良
而且在欺骗章邯,修建栈道的记载中,史料中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有说快修,有说慢修,不管哪一种说法,似乎都是在为暗度陈仓打掩护。
在《中国军事通史》中评价说,是张良用烧毁栈道,表示出无意争霸天下的态度,麻痹了项羽一方势力。
而敌人也没有相当,在回去封地几个月后,刘邦便再度出兵暗度陈仓。这里没有提及是明修栈道所影响的,而是只说了暗度陈仓的重要性是实施过程。
在兵法类内容的记载上,普遍都是在使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在史料当中,则并没有体现出明修栈道的意义。
整体来看,明修栈道和暗度陈仓,不应该是相互配合的一种军事谋略。或者叫他“不修栈道,暗度陈仓”来看,要更为合适一些。
至于“暗度陈仓”和“暗渡陈仓”种度字的争议,划分就比较简单一些了。学者们研究认为,度和渡在古时的意思是通用的。
只不过到了现代,人们认为渡字更适合用在有水的地方,而暗度陈仓所走的山间小路,显然不适合“渡”字的运用。
虽然在古籍中两种文字的记载都存在,但是从当时文字含义来分析,他们的实际含义是没什么区别的。
经过研究分析,学者们认为“度”这个字才是最为合适和正确的。暗度陈仓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但是从故事的实际性角度出发。
此次案例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战争的高超水平,也以此来表明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法原则,以及在军事战争的完美运用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