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处变不惊的意思解释(张辽小计破反叛,刘邦处变不惊稳军心)

处变不惊 “处”即面临,“变”乃变故。处变不惊是指人在危难和剧变面前,能够沉着老练,临危不惧,随机应变。正如(孙子·九地篇》所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这里的“静以幽”.即有幽深莫测,处变不惊的意思。处变不惊,乃是每个领导者都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曹操派大将张辽带兵驻守长社,与占领荆襄的刘备相对峙。当军队即将出发时,一些企图反叛的士兵乘黑夜放起火来,整个军营顿时骚动起来。这时,张辽镇静地对部下说:“不要慌乱!不可能是所有的弟兄都想反,一定是个别人在扰乱军心"于是,他毅然带着几十个人走到军营中间,并且下令:凡是不想造反的人都坐下来。不一会儿,军营就安静了下来,策划谋反的几个人也被很快查了出来。一场叛乱就这样被平息了。


楚汉相争时,有一次刘邦和项羽在两军阵前对话。刘邦历数项羽的罪过,项羽大怒,命令暗中潜伏着的弓箭手一齐向刘邦放箭。其中一支正好射中了刘邦的胸口,伤势沉重,痛得他伏下身来。但为了安定军心,刘邦显得非常镇静,他在马上就势扪住自己的脚,喊道:“幸好只是给他们射中脚趾。”军士听了,顿时稳定下来,终于抵住了楚军的进攻。


张辽、刘邦临危不乱的风范,谢安的“庙堂之量”,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假若他们一遇危险即惊慌失措,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说,处变不惊乃是每个领导者都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