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为什么叫灶王爷(“灶王”是个什么样的神?)
在民间的信仰体系里,“灶王”可是一位极具分量的神祇,人们亲昵地称其为灶王爷,也尊称为灶神。灶神,无疑是厨房领域的主宰者,庇佑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宁祥和。厨房是烟火日常的汇聚地,灶神的守护,让三餐四季都充满安心的味道。

除此之外,灶神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监察人间的善恶是非。并且,他会在每年特定的时刻,前往天庭向玉皇大帝详细汇报人间的种种状况。
灶神的渊源极为久远,追溯到夏代,他已然成为民间普遍供奉的重要神明。灶神的诞生,大概率与早期人类对火的尊崇与敬畏紧密相连。火,带来了光明与温暖,开启了人类烹饪食物的新纪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赋予了灶神更多人性的特质,关于灶神身世的传说也应运而生,且版本众多。
有一种说法认为,灶神是炎帝的化身;另一种说法则坚称,灶神是黄帝所化。炎、黄二帝,向来被华夏儿女奉为文明的始祖,他们被赋予灶神的身份,足以彰显灶神在早期社会中备受尊崇的地位。
在诸多传说里,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是,灶神由一位名叫张单的凡人死后幻化成神。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张单的普通农人,他的生活原本平淡而幸福,家中有一位貌美的妻子,还育有六个乖巧可爱的女儿,唯一的遗憾是膝下无子。某一晚,张单与妻子闲来无事,一同玩起了游戏,起初欢声笑语不断,可谁能料到,仅仅因为游戏的输赢,两人竟争吵起来,且情绪愈发激动。张单一时口不择言,开始埋怨妻子没能为他生下儿子。妻子满心委屈,觉得自己多年来操持家务、养育女儿,却换来这样的指责,实在难以忍受,于是收拾行囊,决然要离开这个家。其实,张单心里十分不舍,也想挽留妻子,可他性格太过倔强,终究还是没能放下身段,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离家而去。
张单的妻子无处可去,在漂泊中,来到了一位贫穷老太太的住处。老太太心生怜悯,收留了她。说来也神奇,或许是张单妻子本身自带福气,几年的时间,老太太家竟逐渐富裕起来,日子越过越好。这几年间,张单的妻子始终牵挂着丈夫和女儿,她多次托人打听家里的消息,得到的却是令人心碎的消息:她离家还不到一年,张单便家道中落,无奈卖掉了土地和房屋,只能带着女儿四处流浪。
命运就是如此奇妙,有一天,流浪中的张单竟来到了妻子现在的家门口。妻子一眼便认出了他,心中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然而,她深知张单的自尊心很强,为了不让他难堪,便没有当场相认,只是吩咐下人将他们带到厨房,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用餐完毕,张单偶然得知,这家的女主人竟然就是自己的妻子。刹那间,羞愧与悔恨如潮水般将他淹没,他觉得无颜面对妻子,在极度的痛苦与自责中,当场撞向炉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玉皇大帝知晓了这桩人间悲剧,对张单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玉帝委派张单担任灶神,负责监督人间夫妻间的言语交流,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随着时间的流转,灶神的职责范围不断拓展,最终演变成家庭中的大小事务,他都要向玉帝如实汇报。
传说,每年的小年,也就是腊月二十三,灶神就要启程前往天庭,汇报人间的善恶诸事。于是,每到这一天,人们便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为灶神送行。说是送行,其中却也藏着小小的“心机”。祭祀的供品中,大多是香甜的糖,也就是俗称的灶糖。人们希望用这黏黏的灶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到了天庭后,无法开口说话,自然也就没办法向玉帝打小报告,家中的琐事便能在祥和中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