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出汗是什么原因(容易出汗怎么办)
为什么有的人动不动就大汗淋漓,有的人则岿然不动?是气虚,还是阴虚?
首先,怎么出现的汗液?
《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这里,汗的形成,需要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阳,阳化气;
二是阴,阴成形。
打个简单的比喻:在农村做饭的时候,我们经常烧炉子,底下放着柴火,锅里有水,大火把水烧开了,形成的气机流动,在锅盖上会有水凝珠出现。对应到人的身体,则出现为汗液。
所以,出汗也是个力气活儿的~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
“汗为心之液”,适量出汗有利于气血运行,但出汗过多,是会“伤心”的!
大量消散津液,会导致心气或心阳无所依附,容易出现心悸之症。
所以那些经常出汗的人,容易疲劳、小脸煞白、心慌,出汗出多了,人一直在漏啊,相当于身体的水龙头没有关紧啊,哗啦哗啦伤掉的就是津液和阳气。
哪种情况我们称为自汗呢?
中医定义为:在安静状态下,不因劳动、天气过热,而汗出,动则益甚,称为自汗。自汗的人常常伴有皮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
那么,自汗怎么办呢?
1、卫表不固
自汗为主,时时汗出,以头部及胸背部为多,动则尤著,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素易感冒。舌质偏淡,苔薄白。
多见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及病后体质虚弱的小儿,以肺卫气虚证候为主.由于肺气虚则卫气亦弱,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反复出汗导致气虚加重,汗出更不能收。
治法:益气固表 敛汗止汗。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不和
自汗为主,汗出遍身,或恶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倦怠,胃纳欠佳,舌淡红,苔薄白。
多见于病后邪虽祛而正气未复,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不能固摄而迫津外泄引起自汗。
治法: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3、气阴不足
以盗汗为主,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形体消瘦,或低热,口干,唇红,舌质嫩红,苔少。
多见于热病后气阴受损,或素体气阴两虚者,由于脏腑失养,阴阳失衡,病位在心肺。因心主血属营,肺主气属卫,气虚不能敛阴,营阴难以自守,血虚不能养心,心液失藏而汗出,故既有气虚诸证,又兼阴虚诸证。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黄芪生脉饮加味。
4、阴虚火旺
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
多见于素体阴虚之小儿,或热病后阴伤,郁热未尽而盗汗淋漓。病机特点为营阴不足,心火上炎,或肾阴虚损,虚火内扰,故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诸证。
治法:滋阴降火。方药:当归六黄汤加减。
5、脾胃积热
自汗盗汗并见,头额心胸四肢多汗,病程较短,面色黄,颊红,口臭纳呆,腹胀腹痛,或肚腹胀大,大便或秘或泻,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小便或黄或如米泔,睡卧不宁,骱齿易惊,或夜间潮热。
为汗证中之属实者,常因食滞化热,湿热蕴蒸所致.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知自节,若恣食肥甘厚味。积滞不化,郁而生热,积热蒸腾,迫津外泄则汗出不已。
清热导滞 理脾消积。方药:曲麦枳术丸加味。最后嗦一句:出汗这个问题,不仅分虚实,也分部位,还分自汗与盗汗。医家讲究辨证施治,用药请咨询医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