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扫地出门
- 拼音: sǎo dì chū mén
- 基本释义:
原指清扫杂物,把一切东西处理无余。现多指家产全被剥夺,空手被赶出门去。
- 详细释义:
比喻将坏东西彻底清除出去。也没收全部财产,赶出家门。
-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四回:“绍闻道:‘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 例句:
打土豪,分田地,广大农民兴高采烈,地主阶级的威风~。
- 反义词:原封不动
- 近义词:扫地以尽
- 成语典故:
- 相关谜语:
- 结构形式:偏正式成语
- 组成汉字:扫,地,出,门
-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完全清楚
- 读音正音:出,不能读作“cū”。
- 成语易错:
- 成语辨析:
-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英语翻译:sweep away <pack off bag and baggage>
- 成语造句:这次扫地出门的政策很明确,除了个别实在开明、对抗战有功的地主分子外,其他一律不放过。(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 成语繁体:掃地出門
- 第一个字是的扫成语:扫帚星,扫地出门,扫除天下,扫地尽矣,扫兴而回,扫穴擒渠,扫榻以待,扫地以尽,扫眉才子,扫地而尽,扫地无余,扫田刮地,扫墓望丧,扫榻相迎,扫地焚香,扫锅刮灶,扫穴犁庭,扫地无遗,扫榻以迎,扫地俱尽
- 第二个字是的地成语:卷地皮,落地生根,坐地分赃,画地为牢,扫地出门,遍地开花,旧地重游,席地而坐,就地正法,无地自容,就地取材,掷地有声,因地制宜,刮地以去,喜地欢天,撼地摇天,絶地天通,异地相逢,立地成佛,易地而处
- 第三个字是的出成语:推陈出新,足不出户,门里出身,红杏出墙,扫地出门,大打出手,人才出众,引蛇出洞,拔不出腿,四面出击,开柙出虎,仓皇出逃,当场出彩,翻空出奇,聪明出众,当场出丑,抱瓮出灌,牛不出头,卓而出群,半路出家
- 第四个字是的门成语:五花八门,左道旁门,双喜临门,扫地出门,贼走关门,不二法门,运斧般门,鱼跃龙门,祸福无门,布鼓雷门,蓬室柴门,法出一门,祸福之门,立雪程门,屣履造门,薛卞之门,不讳之门,申诉无门,穷巷掘门,曳裾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