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畏首畏尾
- 拼音: wèi shǒu wèi wěi
- 基本释义:
畏:害怕。前也怕,后也怕。形容做事胆子小,顾虑重重。
- 详细释义: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妹子平日但凡遇见吃酒行令,最是高兴,从不~。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 成语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 例句:
1. 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束手束脚。
- 反义词:自告奋勇,横冲直闯,无所畏惧,昂首挺立,一身是胆,无所畏惮,敢作敢为,无所顾忌,斩荆披棘,一往无前,披荆斩棘,不畏强暴,当机立断,不畏强权,万死不辞,无所顾惮,前赴后继,敢想敢干,一身都是胆,豪放不羁,百无禁忌,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 近义词: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投鼠忌器,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胆小如鼠
- 成语典故: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hù)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 相关谜语:“畏首畏尾”为谜底的谜语
1.畏缩不前望而生畏(打一成语)
2.不怕中间(打一成语)
- 结构形式:联合式成语
- 组成汉字:畏,首,尾
-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读音正音:首,不能读作“sǒu”。
- 成语易错:畏,不能写作“为”。
- 成语辨析:畏首畏尾和“瞻前顾后”;都有“顾虑重重”的意思。但畏首畏尾重在胆小怕事;“瞻前顾后”重在犹豫不定;并可用来形容考虑周密;办事谨慎。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 英语翻译:afraid of the head, terrified of the tail (idiom); ever fearful and nervous; afraid of the slightest thing
- 成语造句:妹子平日但凡遇见吃酒行令,最是高兴,从不畏首畏尾。(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 成语繁体:
- 第一个字是的畏成语:畏葸不前,畏首畏尾,畏强欺弱,畏威怀德,畏刀避剑,畏影而走,畏强凌弱,畏葸退缩,畏刀避箭,畏口慎事,畏蜀如虎,畏难苟安,畏罪潜逃,畏而爱之,畏影恶迹,畏缩逡巡,畏之如虎,畏影避迹,畏缩不前,畏天恤民
- 第二个字是的首成语:昂首挺胸,俯首帖耳,畏首畏尾,马首是瞻,昂首阔步,身首异处,颔首低眉,贸首之雠,矫首昂视,俯首听命,白首齐眉,戎首元凶,龙首豕足,聚首一堂,折首不悔,皓首穷经,鼠首偾事,顿首再拜,摇首吐舌,圆首方足
- 第三个字是的畏成语:老鼠尾巴,狐狸尾巴,耗子尾巴,附骥尾
- 第四个字是的尾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