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不絕如縷”。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3.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亦作“不絕如縷”。1.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絶若綫。”何休 注:“綫,縫帛縷,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训》:“齊桓公 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中國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竊,或爲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絶如綫。”2.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 ,復加卹問,稍益衰弱,不絶如綫。”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爲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之重,不絶如縷。”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自 孟軻氏 而後,學者不絶如綫,迨 宋 興而諸儒繼起,不可謂盛者歟!”3.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宋 苏轼 《前赤壁赋》:“餘音嫋嫋,不絶如縷。”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年来笔下销沉多了。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总是不绝如缕,乙乙欲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