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是什么意思(“鸡娃”到最后,终究白忙一场,有些命运无法改变)
01
近年来,有这么一个热词,名为“鸡娃”。
什么是“鸡娃”呢?顾名思义,便是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参与到不同的课外学习活动当中,只为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一般来说,中产家庭的父母会对“鸡娃”这件事特别上心。
圈子中的一些家长,他们都是广州的中产,算得上是混得不错的有钱人了。只不过,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出更好的孩子,从而让孩子去到更高的层次。
像这样的想法,其实很好,也值得我们借鉴。只不过,“鸡娃”到最后的结果,真的就是培养出更好的孩子,去到更高的层次了吗?
其实,这是不绝对的。因为孩子如何成长,有着怎样的成就,看的不是家长投入了多少的资源,而是看孩子的天资以及能力,终究能够走到哪一步。
有些人本就平庸,你再砸钱也没用。有些人本就是天才,只要轻轻点拨就能起飞。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在“鸡娃”这件事上,我们不谈上层的家庭,也不谈下层的家庭,只谈中层的家庭。因为中层的家庭,才是“鸡娃”的主体。
中层家庭“鸡娃”出来的孩子,真的就能胜人一筹吗?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位60后是怎么说的。
02
一位60后痛哭,鸡娃多年,终究一无所得。
同行中有一位68年的大哥老杨,他今年已经54岁了,而孩子也27岁了。可是,他慢慢地发现,自己鸡娃二十多年,结果还是一无所得。
由于老杨是广州的本地人,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便拥有了几百万的身家,所以他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
那时候的奥数以及课外英语补习班都特别盛行,所以他的孩子从小就在补习班中成长。当然,孩子也跳过级,拿过省市级别的奖项。
同时,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老杨让孩子报读贵族学校,直接让外教以及名师围着他转,使得孩子能够在丰富的教育资源中成长。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考上了广州最好的高中,也成为了邻里街坊口中的“天才”。
读了高中后,孩子也经常参加国外游学活动,一次的费用就接近十万元。可是,老杨还是心甘情愿地给这笔钱,认为让孩子多学一些东西,还是不错的。
同时,老杨也发现,儿子的同学也特别优秀,年纪轻轻便被保送了,有些人还出了书,获得过国家级的奖项......那个时候,老杨也觉得,鸡娃真不错,至少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优秀的人。
03
读完高中后,老杨的孩子也很争气,考上了广州当地的985大学,直接成为亲戚眼中的“闪耀明星”。
上了大学后,老杨才发现,孩子是文科生,那他大学毕业出来,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的工作可以选择。这个时候,他有些发愁了。
在大学这段时间,孩子虽然拿过奖学金,参加过很多实践项目,成绩也不错。但是,说实在话,他的表现还真的一般,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
反观孩子身边的某些同学,大学四年就赚了几十万,直接让老杨怀疑了人生。
如今,老杨的孩子出了社会工作了,虽然他毕业于985,通过老杨的关系到了国企上班,但他的人生,貌似也挺平凡的,每个月拿着一万左右的工资,不见得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后来,孩子也跟父亲说:“按照我的赚钱能力,可能我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只能说,父亲的支持,才是他如今安稳生活的根本。如果我不是一线城市的本地人,可能我未来连结婚都结不起。”
慢慢地,老杨也接受了这个事实,这世界的人太多了,所谓的鸡娃,不过是浪费金钱在不必要的事儿上罢了,再怎样,也改变不了平凡人生的事实。
说得难听一点,如果没钱的家庭还鸡娃,那直接会让家庭一夜回到解放前,影响家庭多代人的生活。至少,大部分“鸡娃”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04
在网络上,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90后的孩子,能力已经超过了父母这一代,为什么在财富和成就上,依旧比不过父母呢?
从中产家庭的角度来看,中产以上的成就,是要靠“机遇”和“能力”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跟着时代潮流走,才能成事儿。而这个人,如果仅靠打工,那只能混个安稳。
在这里,还是要说一句,与其鸡娃,不如鸡自己。唯有自己更优秀,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好的人生。
就像上文的老杨,他三十多岁就下海赚了几百万,如今五十多岁,有着上千万的身家,那才是他的孩子可以走得更远的保证。
试想,一个大学生,如果他来自农村,那他能够在大城市混下去吗?
按照职场的行话便是,30岁之前可以试一试,30岁之后就可以收拾包袱走人了。
为什么世道会如此残酷?
一句话就能概括,父母能够去到哪个层次,才能让孩子有怎样的起点。单靠一代人的努力,那是无法胜过别人几代人的积累的。
一个人的能力,终究很渺小。唯有家族多代人合力,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鸡娃,可以到此为止了。与其鸡孩子,不如鸡自己。自己优秀,才是王道。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