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设计)
10.古诗三首
《马诗》
教学目标:
1.认识多音字“燕”(yān)这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月如钩、金络脑”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借助注释,试着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重点
3.这诗一首“托物言志”古诗。作者怎样通过“马”的特征来表达作者地志向和情感。难点
教学准备
1.音乐:《马》的歌曲。
2.收集徐悲鸿画马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喜爱喜。)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唐朝诗人李贺,看看笔李贺笔下的马是什么样子?(板书:马诗)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 月如钩 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前两句古诗,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
(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板书:金络脑、踏清秋。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四、交流探讨,感受古诗深层含义。
1.通读古诗,体会诗人焦急的心态?
(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身的才气,投笔从戎,奔驰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兴盛、国泰民安献上自身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气,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身的志向。)
2. 通过咏马、赞马和叹马的命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的是自己远大抱负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愤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沙如雪 月似钩
马诗
金络脑 踏清秋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认识“凿、焚”等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千锤万凿、等闲”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了解石灰的千锤百炼、烈火焚烧也要留下清白含义。重点
3.体会诗人借石灰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认识石灰吗?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石灰:看看自己周围的墙壁,白白的墙壁就是用石灰刷就的。
2.导入新课。再来看看“吟”字,后鼻音,从口,今声。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秦妇吟。唱,声调抑扬地念:吟咏,吟诵。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板书:石灰吟)很显然,诗题的字面意思是对石灰的吟唱。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于谦。(政治: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
军事: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文学: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思想: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杜梭,轻君王。)
二、初读诗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和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焚(fén)烧 等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默读要求:读到“千锤万击”,你仿佛看到了( 铁锤 ),听到了(铁锤击打声),“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让你想(焚烧的火光)的画面。你感受到石灰(在石灰窑里被烧)。说明石灰的什么?板书:志向 清白 坚强不屈
2. 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诗句前二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诗句后二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石灰洁身自好的追求吧。板书:洁身自好
四、交流探讨,体会诗人情感。
1.“诗言志”:诗人借石灰的志向、清白和坚强不屈,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2.全班交流,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意思是什么。(这首诗正是诗人于谦自己的人生追求,高尚人格的写照。)
3.本诗属于“托物言志”题材诗。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这首诗看起来描写的都是石灰,实际上是在寄托诗人一种“要留清白在人间”强烈感情以及爱国爱民,那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情怀。
五、课堂小结。
这篇古诗,通过赞美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进而描写诗人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
《石 灰 吟 》(于谦)
吟 石灰 颜色
志向 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图片来自今日头条
《竹 石》
教学目标:
1.认识“燮 、劲”2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咬定、破岩”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根据注释理解古诗的含义并背诵古诗 。重点
3.体会古诗“咬定”语言的特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深层意义,体会韵脚的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子的故事吗?郑板桥画竹。(唤起学生对竹子的印象。)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诗《竹石》,作者郑燮,号板桥,史称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板书:竹石)
3.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又往往把竹子和石头画到一张画上,诗人又为这样的画题了一首诗。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书画家郑板桥的这首古诗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分析指导读准读清楚古诗的韵脚“松”、“中”、“风”,理解“咬”、“磨”、“击”“任”、“尔”的含义。(板书:“松”、“中”、“风”、”咬”、“磨”、“击”、“任”、“尔”。)
理解词语:郑燮(xiè) 坚劲:要注意“劲”字读作“jìng”,是“坚强有力”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古诗,走进诗人。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2.《竹石》是一首什么形式的古诗?写的又是什么上面的竹石?
(题画诗,画上的竹石)
3.默读古诗,分析古诗的含义。
(1)前二句古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咬定”是什么意思?诗中“咬定”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用力地咬着不松口;青山;扎根破岩)板书:扎根破岩
(2)后二句古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磨”和“击”各是什么意思?坚劲什么意思?“任”和“尔”各又是什么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折磨;打击;坚定挺拔;任凭;你。遭受无数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定挺拔,任凭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板书:坚定强劲)
4.你们还知道郑板桥的代表作品有那些吗?
《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四、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这首古诗通过铿锵有力的“咬定”二个字,采用的是“拟人化”写作手法,表现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2.本诗属于“托物言志”题材诗。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这首诗看起来描写的都是石竹,其实是借助竹子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劲、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和高洁之品质。
五、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人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要像碧绿挺拔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诗人爱国者的情怀。
板书设计:
《竹石》郑燮
松 中 风 咬 磨 击 任 尔
扎根破岩 坚定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