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三支一扶工作总结范文(青春之光在基层绽放)


顺应时代需要的品牌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中西部发展进一步提速,人才匮乏的问题更加凸显。这一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决定,联合组织“三支一扶”计划。就此,拉开了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序幕。

时代在召唤,一批批高校毕业生踏上了开往基层的快车。

15年来,经过三轮的耕耘,“三支一扶”计划不断探索解决基层人才缺乏问题,并着力帮助“三支一扶”人员做好职业规划。

“计划”实现了真正服务基层的设想。多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重视支持下,以“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为重点,累计为基层选拔输送202万名高校毕业生。据统计,仅“三支一扶”计划就选拔 39.2万名,服务范围覆盖全国2300多个县,近80%服务于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在缓解基层专业人才匮乏、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4年来,全国范围选派的116016名“三支一扶”人员中,到中西部地区服务的人员占81.9%,从事扶贫服务的人员逐年增多,2019年占到当年招募人数的36.2%。

“计划”本身得到了众多参与者的认同。在河南省栾川县栾川乡服务的王淮冲,即将服务期满,他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从刚开始的职场小白到现在能够独当一面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我十分感谢‘三支一扶’。”

“计划”解决了基层人才匮乏问题,更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引导,大多数“三支一扶”人员期满后都选择留在了基层。在山东青岛市田庄镇服务的刘巧说,基层虽然苦,但越是基层,越能更直接地服务老百姓,也越觉得工作有价值。

据人社部统计,近年来服务期满人员当年底实现就业或升学的比例达90%以上。其中,近半数服务期满人员留在原服务单位继续工作,部分人员通过基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定向招录(招聘)到其他基层单位就业。

“三支一扶”计划,这个顺应时代需求创立的品牌,成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独有风景。

健全机制优化政策 铸就优质品牌

品牌的铸就靠的是众人拾柴。

中央的号召如何能在高校毕业生和基层组织需求中间产生化学反应?人社部积极运筹,各地创新落实,为满足基层需要与引导高校毕业生,智慧与温情并重。

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对计划的认可度,15年来,各地人社等相关部门将“三支一扶”人员的职业成长通道、待遇保障、岗前培训等与基层人才需求及基层公共治理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放眼长远、精心安排、不断完善。

招募程序的公平是底线,它为“三支一扶”的品牌质量夯实根基。各地不断规范招募程序,确保“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记者了解到,四川等地设置科学的招募流程图,明确宣传动员、网上报名、资格初审、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签订协议、岗前培训等多个环节,杜绝“万一”。在岗位的挖掘上,安徽等地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基层事业发展、基层岗位空编等情况,紧贴中央决策部署,拓宽岗位。像农村合作经济、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生态保护、文化建设岗位先后被挖掘出来。为更好满足基层人才需求,在贵州等地,为提高人才的相对稳定性,政策对自愿回原籍服务的贫困大学生予以倾斜。在分配招募名额时,重点向贫困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为让招募的人员尽快进入角色,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实施了“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各地创新多种培训方式,建立起了以岗前、在岗、离岗培训为基础,贯穿整个服务周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广东将“三支一扶”人员纳入行业培训范围,定期组织支教人员到教师进修班、示讲课堂等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支农人员到田间一线学习农业生产新成果、新技术;组织支医人员到市、县中心医院跟班学习、临床观摩;组织扶贫人员到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一线学习经济发展、营销策略。山东等地将导师制、新型学徒制和“一对一”帮扶传帮带制度广泛运用于“三支一扶”人员。

生动实用的培训,让大多数两年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人员成为专业人才。

为完善保障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予以足够保障。除了中央财政支持,全国各地大多采取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保障机制。如贵州明确,县级同时负责缴纳项目人员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为项目人员的社会保障托底。“三支一扶”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等也大多参照当地乡镇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水平确定,并跟进调整。

职业通道的科学设计让“三支一扶”人员吃下“定心丸”。根据全国的跟踪调查,各地通过积极推广期满考核合格留用落编政策,实施公务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升学加分以及公共就业服务等支持政策,实现了“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2019年期满“三支一扶”人员中继续留在基层工作的占比达77.5%。很多地方将工作需要与未来两年后空编空岗情况相结合,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在基层服务单位编制岗位等有空缺的前提下,简化程序直接聘用。此外,还可以享受定向招录(招聘)、事业单位招聘加分、考研加分、免试入读成人本科等多项优惠政策。

如果说制度总给人以金属质感,那么管理部门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互动更能诠释“计划”的温度。

河南省厚厚的15年“三支一扶”人员名录不禁让人想到师生情、朋友谊;安徽省先进事迹宣讲、征文比赛、主题演讲等活动激发着服务人员的励志情怀;重庆市的“一对一”帮带,不仅是专业技术还是情感的抚慰……

一位“三支一扶”人员在知乎上写了这段留言:“上岗前有好的老师做培训;文件明确县里镇里要保障工资补贴、关心我们的精神状态,‘三支一扶’真的是一个很温暖的大家庭。”

品牌正引导社会价值走向

“‘三支一扶’人员特别受基层欢迎!”记者接触过的工作人员都这么说。

为什么?湖北省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讲述了今春武汉抗疫期间的几个人几件事:江夏区水利港服务人员杨超,逆行出征,骑行近200公里,从荆州监立返回工作岗位;孝感基层服务人员胡恒,接到命令后,从20多公里外的肖港镇跑步到单位参加突击队;江夏区基层服务人员谢明轩,身在河南鹤壁,毅然放弃与父母团聚,独自乘高铁返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600余名湖北在岗“三支一扶”人员彰显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奉献意识。

在河南新密市白寨镇白寨卫生院内,忙碌的任栋鑫说:“基层医疗机构太缺人了。我们白寨卫生院有10多名医生,却只有6名护士。2年的服务期满后,我还要继续留在基层干。”

河南省跟踪15年的反馈情况是,“三支一扶”人员能吃苦、肯干事,大局观念强、工作表现好,深受基层欢迎。

志愿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踏实肯干。经过15年,“三支一扶”人员身上有了这样的标签。这些标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而对于服务人员这个群体来说,“三支一扶”的经历给他们上了人生的第一课,锻炼品格、拓宽视野、认识社会。他们的收获也成为“三支一扶”计划社会价值的又一注脚。

任栋鑫说,基层工作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思想深度与宽度,还丰富了人生阅历。

安徽省第一轮支教的潘世鹏时不时还会收到孩子们的短信:“叔叔,快过年了,祝您身体健康、新年快乐!”“叔叔,又要考试了,我非常担心考不好。”他说:“‘三支一扶’经历教会了我不怕吃苦、不怕付出,任劳任怨,让我有了不问收获、只求奉献的品质。”这一品质支撑着他在人生新的赛道驰骋。

三尺讲台,白衣执甲,脱贫攻坚,增收致富……“三支一扶”不再小众,成功“出圈”。

15年,弹指一挥。数十万青年火热的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耀。“三支一扶”计划在个人成长与基层发展、脱贫攻坚与奔向小康之间架起了一座时代之桥,奏出了时代强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