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健康知识 >

脾胃虚寒的人怎么调理(脾胃虚寒是怎么出现的,该如何调理呢?中医调理脾胃之法)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脾胃虚寒的症状,多伴有呃逆、呕吐、吞酸、胃痛、腹胀、泄泻等不良症状,特别是在外感风寒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后症状更甚,实在是苦不堪言,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针对脾胃虚寒的症状,应该如何治疗。

脾胃虚寒的基本病理有二:一是寒湿邪气,一是脾胃阳气不足,属本虚标实。本虚是以脾胃阳气不足而易感寒湿,而湿为实邪,治疗应温化寒湿,用药上以温药为主,如干姜、炮附子、桂枝等品。这些温热药具有祛寒、散寒化饮的功效,同时还有健补脾胃阳气的作用。脾胃阳气恢复了,就可以蒸化运行水湿,也有利于利湿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就病理来讲,如果脾胃阳气不虚,能够正常的蒸化运行水湿,便不会发生寒湿停于脾胃,困阻脾胃阳气的病症。所以,在中医临床上,脾胃虚寒病症,虽然有多种不同的区别,但还是以脾胃阳气不足为病本,而后停湿寒化导致寒湿,造成寒湿反过来更伤脾胃阳气,困阻脾胃阳气。寒湿愈甚,脾阳愈伤,病症表现也会逐渐的加重。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容易导致胃病。常见症状有腹胀、脘腹痛、口淡不渴、四肢冰凉、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怕冷、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苔白润等,虽无大的症状,但也影响患者日常感受与工作,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脾胃虚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脾胃虚寒的病症。

脾胃虚寒的症状

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好吃生冷、劳累过度或久病忧思而伤脾等所致。症状表现为:天气变冷或受凉和食用生冷食物时感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热敷可减轻症状。隐隐胃痛,持续不断,冷时伴有疼痛,热敷或按摩可缓解,空腹时疼痛,补充食物可缓解但劳累、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加重,还会伴有呕吐,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脉虚弱的症状。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的表现,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临床表现为腹胀无胃口,腹满时减,腹痛时热敷和按摩可减轻疼痛,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冰冷,或肢体乏力,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有坠感,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腹胀纳少,乃脾阳不足,运化失健;腹痛喜温喜按,是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阴寒之气内盛,故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更甚者完谷不化,小便不利。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治疗宜温中健脾,方用理中汤。

易患脾胃虚寒的人群

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因此,一般是年轻上班族和一些饮食生活不健康及身心劳累的人群易患此病。

很多人都会有脾虚的毛病,你知道脾虚该如何调理吗?为大家推荐几款调理脾虚的中医食疗方,

推荐补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补脾食物: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补脾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

《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补脾食物:西国米

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补脾食物:饭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

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这四个原因是导致脾胃虚寒的关键

吃冰镇冷饮等食物

脏器内部发热,凉性食物进入体内后胃部受凉刺激,导致胃部消化功能衰弱,寒气凝聚,从而导致脾胃虚寒。平时大量吃凉性水果才会导致脾胃虚弱,一般是因为吃凉食、凉水等,比如雪糕、冰镇饮料、凉拌菜等。

过分“爱美”

尤其是以女性为主,现在主要流行“露”出来的美和“瘦”出来的美。很多人觉得穿个打底裤,穿个长筒靴就是好看,穿得太少、露胳膊、衣着单薄就容易寒气入侵,寒邪入脾胃就导致脾胃虚寒。

“凉气入骨”的降温方法

以夏天和秋天为主,天气气温过高,出门一趟回来容易全身出汗,运动以后更是全身发热,汗流浃背,如果这时候不是通过调节呼吸进行散热,而是直接通过电风扇或空调进行散热,就很容易导致凉气入骨侵身,造成脾胃虚寒或风湿病等。

不规律的生活习惯

晚睡晚起,导致胃液过多,却没有食物消化,从而损害胃粘膜,诱发多种胃病,进食后食物更是消化不良,湿气凝滞而不消,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脾胃虚寒。

脾虚者的饮食禁忌:

鸭肉

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甲鱼

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螺蛳

性寒,味甘,虽有清热作用,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

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

牡蛎肉

性质微寒,味甘咸,虽有滋阴养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里红。能开胃消食,但有损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纲目》中曾说:“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经疏》中也指出:“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元·朱丹溪还认为:“山楂,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因此,脾虚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脾胃虚寒的按摩穴位

腹哀穴

腹哀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穴位速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先取大横穴,再向上量4横指(即3寸)处,按压有酸胀感,便是本穴。

沿着我们腹部肋骨最下缘由两侧向中间摸,到距离中线一横掌的位置就是腹哀穴。那么我们就沿着这个肋骨的最下缘,由两侧向中间按摩,按摩时将四指微微翘起,用我们手指与手掌交界地方的掌指关节进行按摩。按摩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可能会出现打嗝、排气等症状,这是因为我们通过腹哀穴放松了腹部的肌肉,降低了腹压,中焦的气机通畅的表现,清气升,浊气降。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

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

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穴约2分钟。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绕脐揉腹按摩法

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可以疏通腹部经络,促进腹部血液流通,理中益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