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健康知识 >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血栓是如何形成的?为何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对心脑血管意味着什么)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药物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形成 ,经过相关跟踪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血栓患者来讲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出现 。


阿司匹林对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作用 ,血栓的形成主要是血小板凝集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血小板通过黏附 、聚集以及释放来参与血栓的形成过程 。

在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中 ,血小板通常是以静息状态存在的 ,但是当血管壁受到损害时 ,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进而使得内膜下的胶原组织被破坏 ,血小板就会被激活。

同时它的形态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通过相互黏附聚集成为团状 ,并且释放内源性物质 ,就会导致血栓的形成 。

在血管的损伤部位血小板会发生聚集 ,从而形成血栓团块 ,堵塞血液流动 ,严重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 ,进一步导致血管内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发生坏死。

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人体内若出现血栓,这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致命因素。

在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血液中会有血栓素与前列腺素两组特殊物质 ,正常情况下两者会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它的正常维持对血液循环具有重要的调解作用 ,因此它的存在使得血小板不会聚集 ,但是如果其平衡被破坏会引起血小板功能的改变 ,促进血栓形成 。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药物,最开始主要用作解热镇痛的药物,以及发挥消除炎症以及抗风湿,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它有较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后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等血栓的形成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根据临床经验的统计,如果对心血管高危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而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当前,阿司匹林作为抑制血小板凝集的首选药物,使用阿司匹林相比其他的药物具有更为优势,但是要使用合适的剂量。正常情况下,服用一次剂量的阿司匹林作用可以持续24-48h。

现今,临床上对于服用阿司匹林的推荐使用量为75-150mg,但也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超过162mg的阿司匹林的高危患者,与服用小剂量的患者相比,能够大大降低死亡率,但是也不能完全确定服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就比小剂量的更有治疗价值。

同时还有学者研究表明,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出血,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具有依赖性,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对剂量的选择要尤为注意。

尤其是对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自身身体代谢具有其特殊性,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也会比较差,因此,在治疗时最关键的是,达到最佳疗效的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

有时还会出现阿司匹林抵抗,主要是指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还是会发生血栓性血管事件,进而加大药物剂量,但是没有效果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等情况,临床上就将这种现象称作阿司匹林抵抗。

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可以看出,阿司匹林对治疗和预防血栓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阿司匹林小剂量时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而大剂量时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因此,临床上使用阿司匹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用药的剂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