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美容知识 >

唇炎怎么才能治好?中医辩证有方法

唇炎在古代称之为“唇风”,因本人曾遭受唇风的折磨,遂查阅大量书籍资料,了解此病的病因病机。

在《内经》中就有唇风的描述,称唇槁:“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首次提出唇风病名:“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宜铜粉丸泡洗,内服六味地黄丸自愈。”

《诸病源候论》:“脾与胃合足阳明之经,胃之脉也,其经起于鼻,环于唇,其支脉入络于脾,脾胃有风热邪气乘之,而肿发于唇。”

《严氏济生方 口齿门》:“唇者,脾之所主……盖风胜则动,寒胜则揭,燥胜则干,热胜则裂,气郁则生疮,血少则沉而无色。治之之法,内则当理其脾,外则当敷以药,无不效者矣。”

《医宗金鉴》:“此症多生于下唇,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初时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又似无皮,故风盛则唇不时瞤动。”

在古代文献中,本病亦称驴嘴风、唇瞤。历代对本病均有所论述,但不很多。总结起来,本病主要有虚实两种病机。

1. 实证 脾胃积/湿热郁发

脾主运化,主升清,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进一步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升,上升、输布和升举;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以及头目,并通过心肺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内积热,影响脾的运化、升清功能。运化,升清功能出现障碍,气血津液不能顺利布施到面部口唇部,湿热之邪熏蒸唇口,搏结唇部而成。临床表现为: 唇红部肿痒,破裂流水,灼热疼痛,嘴唇不时瞤动。口渴饮冷,口臭,大便干。舌质偏红,脉滑数。

从经络分析,足阳明胃经环唇,风热湿邪循经上蒸,故见唇红部红肿痛痒;湿热久蒸则破裂流水,灼热疼痛;风性主动,风邪偏胜则嘴唇不时瞤动;全身及舌脉所见为湿热之征。

实证治疗以疏风散邪,清热利湿为主。

2. 虚证 脾气虚弱,阴虚血燥

阴虚血燥,唇口失养。脾主口,其华在唇。脾气虚弱,外感燥热之邪,或温热病后,伤阴化燥,燥热循经上熏肌膜。临床表现为:唇肿燥裂,流水,甚者流血,痛如火燎,犹如无皮之状,结痂。鼻息焮热,小便黄赤短涩。舌干少律,脉细数。因脾气虚弱,燥邪为患,唇口失养,故见唇肿燥裂、流水流血或结痂,疼如火燎。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经血燥之征。

虚证治疗以凉血祛风,养阴润燥为主。


唇炎,西医将此病分为几种类型,有干燥脱屑型唇炎、过敏型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腺型唇炎、真菌性唇炎、光敏性唇炎等。按病程分可有急性、慢性唇炎之分。西医治疗唇炎,无非就是开一些止痒修复类的药膏或者激素药膏治疗,虽效果明显,但极易复发,不能根除。中医治疗要辩证论治,确定证型,依证处方!

由于此病为黏膜性疾病,很难治愈,必须坚持服药。因此病时好时坏,且极易复发,千万不要偶有见效就停药,必须坚持服药很长一段时间,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治疗以内服调理为主,外用药为辅,千万不要随便涂抹一些激素类药膏,否则会加重病情,更难治愈。

当得了唇风就一切都晚了,所以平时要注意预防。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吸烟,少喝酒,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不要使用劣质或不适合自己的唇膏,要避免可能引起过敏的各种因素。改掉喜欢咬唇、咬舌等习惯,避免造成黏膜创伤。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蛋白的食物,少吃烧烤以及麻、辣、油炸食品。从日常生活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杜绝唇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