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简介及人生经历(王勃:6岁写诗,16岁做官,26岁写下《滕王阁序》名垂千古)
在中国数千年文学史上,窃以为有三大憾事:一为“始皇焚书”;二为“红楼未完”;三为“王勃早逝”。
秦始皇焚书,消失了多少像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这种具有开创意义的千古奇文、万古奇人?
曹雪芹仅凭半部《红楼梦》便让无数拥趸陪笑陪哭,耽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倘若是一部完整的该会如何?
王勃器识高远,文采飞扬,26岁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名动天下,27岁便溺水身亡,如果假以天年,中国文学的殿堂里,又将要增添多少瑰丽的珍宝,和夜空上多少耀眼的星辰?
生命的短暂,总是引发淡淡的哀愁。
这样的千古英才死得太早,要减少几多波澜掀舞、淋漓秀润的好诗美文啊!
不过,令人庆幸的是,王勃在他27年短暂的生涯中,毕竟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杜少府之任蜀州》,毕竟写下了“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山扉夜坐》)这种非常“前卫”、让人大开眼界的句子,写下了“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江亭夜月送别》)这种肝肠寸断的离别诗。
然而,最让我们感动和惊讶的是,王勃在最灿烂年华还写岀了《滕王阁序》。
江西南昌滕王阁
《滕王阁序》是骈文名篇,全名为《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在这篇骈文中,用他那支如椽的画笔,画出了无比秀丽的风景,描出了无比雄壮的山川,抒发了无比远大的抱负,激荡了无比激昂亦无比悲怆的心情。
《滕王阁序》全篇只有773个字,用典诸多,对偶工整,兼之词采华茂,骨气奇高,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真是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乃古今公认的骈文之冠,遂成历代传诵的经典,堪称千古名篇!
当代学者王进玉评价说:
“王勃英年早逝,但仅一篇《滕王阁序》却让其名垂千古。”
那么,王勃是如何写下《滕王阁序》的?《滕王阁序》又为什么让王勃名垂千古呢?
一、少年成名,闻名天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人。
龙门王氏,天下闻名。王勃的爷爷王通,任过隋朝蜀君司户书佐,后来弃官归里,以著书讲学为业,著有《元经》《中说》等书,终成一代大教育家、思想家,世称文中子,著作等身,门生甚众,唐朝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他的学生。
王勃的叔爷爷是素有“五言律诗奠基人”之称的初唐著名诗人王绩,他创作的代表作《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现在能够看到的唐诗中最早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王勃的父亲王福峙也是,曾任唐初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福峙在当时也是一肚子学问和诗词歌赋,颇有文名,与他来往唱和的,都是像杜审言的哥哥、杜甫的伯祖杜易简这样的当朝名士,可见王勃的家学之好。
生在这样一样家学深厚的书香门第,王勃耳濡目染,自然受到书香、诗味、氛围的感染和熏陶。加上王勃太聪明,6岁的时候就会写诗作文,写出来的诗文不但构思巧妙,而且文采飞扬,诗情豪迈,是那个时候人人羡慕的神童,被杜易简大赞为“王氏三珠树”之一,所谓“王氏三珠树”,就是王福峙那三个特别聪明的孩子:王勔、王勮、王勃。可见,王勃很小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聪明劲和杰出的文学才华。
少年王勃
王勃9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发现书中有很多错误,王勃初生牛犊不怕虎,对着错误就挥笔成文,针对颜师古所注错误,很快写下《指瑕》十卷,喀滴个天,王勃不过一个9岁娃娃啊,却能对经学大师颜师古的著作指出,并改正,我们这里感到的不是勇气,而是真正的早慧的学问,佩服,佩服!
二、才比天高,命运多舛
谈到有才华的人,我们经常说到一个词“恃才傲物”,好像有点才就会心高气傲,目空一切似的。其实大多数时候不一定是这样的,那些只有点墨半桶水的人才会自认为有才,做出那种“恃才傲物”的样子,证明自己有才。然而真正有才的人,体现出的高冷、离群,是“高处不胜寒”,因为这种聪明绝顶的人,他所掌握的知识的广度,和他考虑问题的深度,是周围的人没法懂得,也理解不了的,既不懂,又不理解,那就孤立他,排挤他,《红楼梦》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用这个思路和角度来考察王勃“生如夏花之灿烂”那华丽而坎坷的一生,或许才能更接近当时的现实,才能更理解王勃本人的内心。
唐高宗李治画像
有才,当然就去考科举,奔仕途,那是当时人人向往的功业。王勃太有才,唐高宗乾封元年(666),16岁的王勃到达长安(今陕西西安),入朝参考,以幽素科及第。幽素科与进士科同等难度,考上幽素科不一定是新闻,但16岁这么小年纪考上幽素科却是特大新闻,彼时,不到20岁的朝散郞,大唐历史上这还是头一个。所以,王勃考上后不仅立刻被朝廷任命为朝散郎,成了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而且立刻成了京城最大的新闻人物。
几乎与此同时,王勃写下雄文《乾元殿颂(并序)》,托主考官皇甫常伯转呈唐高宗李治,高宗展开文章,那奔腾如江水的词章,那绮丽多姿的文采,那鲜活灵动的比喻,那一泄千里的气势,一下子就把李治给震住了,感染了,感动了,惊为天才!
唐朝从朝到野,四面八方都爱才,爱那种少年笔底才如泉涌的异才,皇帝更不例外。然而,这毕竟是《颂》,颂圣自中圣听,才是有才,但符合皇帝心意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否则,就等着瞧。
不久,经人推荐,王勃以朝散郎任李治第六子沛王李贤的王府修撰,深得李贤欢喜。当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都喜欢斗鸡,这也是公开的娱乐消遣。乾封三年(668)某个春日,李贤与七弟英王李显(后来的唐中宗)在王府斗鸡,王勃写了篇游戏文章《檄英王鸡文》助兴,后来却辗转被高宗看到,认为王勃此文有挑拨离间皇子之嫌(注意,不是助长皇子玩物丧志),龙颜大怒,遂将王勃赶出王府,逐出了京城。
王勃受此打击,十分失落,便只身前往剑南道(今四川)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去了。
在剑南游历了2年之后,王勃回到长安参加科选。咸亨二年(671),被重起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参军。王勃声名太高,气性也高,经常掩盖了他人的风头,因而得罪了一些心怀妒恨的人,“为同僚所嫉”。正是在虢州任上,王勃因为一个犯罪官奴的事情,被阴险之徒下了圈套,最后获罪,被削官籍,他的父亲也受连带责任而由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交趾在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在当时是唐朝最偏远的蛮荒之地。
三、登高作赋,才惊天下
王勃才高八斗,当时已惊天下。《全唐诗》王勃的简介中有这样一段话:
“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这里不讨论“腹稿”的典故,只说王勃在当时的名望。杨炯生于650年,与王勃差不多同年出生,卢照邻生卒年不详,骆宾王约生于626年,大王勃24岁,虽然四人中王勃年龄似乎是小的,后辈,但“王杨卢骆”的排序,王勃高居“四杰”之首,这是当时的排序,并非后人所排,可见在当时,王勃在文坛和社会上的名声之响和声誉之高。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誉,《滕王阁序》一文为他加分不少,这篇王勃用短暂一生谱写的旷世华章,毫无疑义地成为了历代骈文中最有名而夺目的一篇,千古一文而已!
《滕王阁序》一文的产生,源起于王勃因犯罪牵连父亲后的经历。
王勃是个才高之人,也是个通透之人。对于他来说,连累父亲在自己内心造成的创伤,远远超过了自己所受到的处罚,他曾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说:
“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其羞愧、歉疚和自责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弥补这种过失,挽回父亲大人因此受到的打击和屈辱,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他取道南行,前往交趾看望父亲,当年九月初九,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江西南昌滕王阁落成,在阁中大宴宾客,大聚文朋诗侣,为新落成的滕王阁作诗写赋,以记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滕王阁本是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李元婴(李世民的弟弟)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楼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的赣江东畔。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楼阁建成后,因为李元婴是李世民所封的滕王(当初封地是山东滕州,是为滕王),便将此阁命名为滕王阁。
夕阳下的滕王阁
九九重阳之际,往南省亲的王勃恰巧路过豫章郡南昌,逢阎公重修此阁落成,王勃以其过人的才气和名望受邀与此盛会,在高朋满座、骚客如云中难免技痒,加上心中有块垒,许多人生失意的悲情和壮志难伸的委屈无法伸张,便借此盛会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滕王阁》诗,诗曰: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的质量也很高,尤其“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一联,精警而优美。据说,当时王勃写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后,将一个字空着未写,就大笔一掷,走了。阎公不解,忙派人飞奔把王勃追回,说还漏了一个字没写,王勃说写可以,付费纹银一百两,当时在座的宾客议论纷纷,有人说应该是个“独”字,有人说应该是个“水”字,还有的说是什么什么字,后来阎公没法,只好付银子一百两,王勃说:“那不是空着吗。”然后,扬长而去,留下阎公呆立原地,有一种自寻烦恼的怅然,转瞬又一阵猛然醒悟的惊喜。
这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诗是好诗,则千真万确。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而更让王勃在此盛会上大出风头并留下千古才名的,是他在《滕王阁》诗前留下的那篇汪洋恣肆、才比天高的《滕王阁序》,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在这篇序言里,王勃用上无比华丽的文采,极为精准的典故,运用骈文铺陈如江涛奔腾倾泄之势,写出了如画如锦的景致,高远壮丽的山川,情景交融,声色并茂,并借景言情,借物抒怀,托事言志,把自己坎坷的生活遭际,和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在这短短700余字的文章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境宽广宏远,思想隽永深沉,文章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成为了千百年来最感人至深的古文之一,其中闪光耀眼的妙语佳句随处可见,俯拾即是: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滕王阁序书法
王勃因此而成为了初唐最负盛名的诗人和文章大家,在“初唐四杰”中,王勃当仁不让地高居榜首!
四、省亲归途,命丧大海
上天常常是不公的,对于旷世难寻、千年不遇的人和物,总是表现得出奇的悭吝。
公元676年夏,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陪着父亲一段时间后,挥泪北归,不想在渡海时,因为南海风高浪急,王勃不慎落水而死,年仅27岁。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s0.pstatp.com/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