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人物大全 >

张作霖简介及个人资料(东北王张作霖的传奇一生)

张作霖 字 雨亭

张作霖 (1873一1928. 6 ) 人称为大帅,统治东北的军事头目。最初,他是奉天地方军的一名头目,1919年后统治了满洲,成了一个独立王国,直到他死去。1924年后他的势力扩展到北京,成了革命军统一全国的一个障碍。后来他的儿子张学良继承了他在满洲统治者的地位。


关于张作霖的早年生活,在1928年他去世不久后所找出他编的家谱中提供了一些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来源,他生于奉天海城县,行四。长兄幼年夭折,二兄是个土匪被处死,第三个是姐姐。他父亲张有财约死于1882年,他母亲再嫁给村里的一名兽医。年轻的张作霖既出身农家,又未受过教育,在当时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出息。

他在20岁前就开始当兵, 隶属于宋庆的毅军,参加过1894一1895 年中日战争。战后回奉天组织武装防卫本县。他颇有领袖才能,建立了他自己的一支实力充裕组织良好的部队。他在奉天训练地方武装时,和后来当伪满洲国总理大臣的张景惠、吉林督军张作相来往密切。因为他不在清政府的军事编制之内,所以被看作是土匪。

1904一1905 年日俄战争中, 张作霖的部队成了日军的一支非正式的友军,经常袭击俄军。在这次战争中,张作霖增强了军事实力,在南满树立了威望。战后,他和盛京将军赵尔巽谈妥,编其部队为一个团。张作霖从此找到了一个政治靠山,虽然当时并未立即走运。后来,赵尔巽调归北京, 但于1911 年 4 月又调回沈阳任东三省总督。辛亥革命前夕,赵尔巽所统的部队有四十营,分为五路,张作霖为前路巡防队统领。

武昌起义,赵尔巽从辽源、通辽一线调后路巡防队至沈阳,张作霖感到政治机会来到,他自作主张进驻沈阳。赵尔巽对此默加承认,不久又让他统率驻沈阳铁岭一线的中路巡防队。蓝天蔚统率的第二混成旅发动叛变,张作霖很快把叛变镇压下去,他对维持东北地方治安作出很大贡献。

民国政府成立,1912年袁世凯掌握了政权, 东三省名义上受北京统治。奉天巡防队改编为第二十七、第二十八两师。1912年9 月,张作霖升为少将, 统率笫二十七师,原左路巡防队统领冯德麟统率第二十八师。

1912年11月,张锡銮继赵尔巽为奉天都督,他与张作霖、冯德麟早有交情,所以颇能得到他们的服从和尊敬。1915年袁世凯准备在北京称帝,张作霖、冯德麟起初表示拥护,但袁世凯委任了他的亲信段芝贵为东三省军务督理兼奉天督军。段芝贵的父亲段玉衡在张作霖几年前和清政府协谈时曾作过担保,段芝贵的任命很明显是对张作霖在满洲的政治雄心的挑战。袁世凯在任命段芝贵的同时,命令张作霖第二十七师调往湖南。

显然由张作霖自己在背后策划的“群众反对“张的调动,张作霖才免予调往湖南。1916年12月,反袁帝制运动已在云南掀起,张作霖故意让人散布满洲将告独立,计划成立保安会。张作霖威胁段芝贵的权力,袁世凯如要保持奉天安宁,就只能给张作霖委以重任。段芝贵辞职离开沈阳,张作霖即被委为奉天巡按使。

袁世凯死后,张作霖着手巩固其在南满的地位。他控制二十七师,任奉天督军兼省长。二十七师五十三团团长汤玉麟打算反对张作霖。事被发觉,汤玉麟带了少数部队逃往新民,张作霖令张作相以骑兵追击,经冯德麟二十八师五十五团团长张海鹏出面干预,汤玉麟才获救。

张作霖对此不加追究,但冯德麟却想利用这个机会,他和第二骑兵团团长吴俊升联系企图扳倒张作霖。这个计划张作霖知道后,他多方调动,派二十八师五十六团去辽西剿匪。1917年 5 月底张作霖调二十七、二十九师袭击冯德麟,宣布撤换师长,冯德麟为了解除他的困境,和张勋谈妥,他仓促离去,参加七月间的张勋复辟活动。从此,张作霖又控制了二十八师。

1917年,张作霖又取得了一次胜利,他的支持人孙烈臣由内阁总理段祺瑞任命为黑龙江省督军。1918年,张作霖依仗其奉天的军力,支持段祺瑞、徐树铮向直系的冯国璋施加压力。段祺瑞再次出任内阁总理后,1918年 9 月, 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以此作为酬谢,这一年中,张作霖又增加了七个混成旅的军力,1919年中,吉林督军孟恩远反抗张作霖的领导,张作霖将他逐走,任命张的支持者鲍贵卿为吉林督军。自此,他完全控制了东北,在他最后的十年中,实际上东北已经成了他的独立王国。他这几年在华北的政治军事活动,虽无成效,但由于日本的支持,他完全控制了长城以外的东北各省。

1917一1920年间,张作霖、段祺瑞互相利用,密切合作。1919年下半年,徐树铮不顾张作霖视蒙古为东北势力范围,在蒙古一带建立个人势力范围,因此与张的联盟关系破裂,但段祺瑞则继续支持徐树铮。张作霖和曹锟等直系军阀联合,直奉联军多次挫败段祺瑞的军队。 7 月13日,他扬言正在派兵入关。7 月18日直军在保定附近击败段祺瑞皖系的安国军,第二天段祺瑞辞职。战争获胜者在新政府的组成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1920年 8 月中, 奉军退回满洲,带走缴获的段军大量军械装备,这更加加重了直系军阀和张作霖的不和。

当时外蒙情况的发展,吸引了张作霖和日本方面的注意。1921年春,斯坦培格的白俄旧军干涉失败, 3月,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在乌兰巴托成立。 5 月,俄国红军进入外蒙。外蒙当局虽已宣布脱离中华民国,但民国政府仍任命张作霖为蒙疆经略使,以维持该地区的中国的势力。这一任命,使张作霖的势力伸向内蒙,达到戈壁以南。张作霖的亲信在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区担任领导职务。1921年6 月 6 日后,俄国红军和蒙古联军占领乌兰巴托, 7 月10日, 改临时人民政府为蒙古人民革命政府。苏联支持蒙古新政府,并于11月 5 日签订了友好条约。征蒙的大量军费就落入张作霖的腰包。他又转向华北的政治活动。

1921年12月, 张作霖把他选择的工具梁士诒扶上台在北京当内阁总理。张作霖又和段祺瑞联合,他在华北的地位炙手可热,因此引起他的名义上的同盟者直系的警觉。曹锟、吴佩孚不愿将华北让给奉系。1922年1 月,吴佩孚迫梁士治去职,张作霖力图保持梁士诒的职位,但并未奏效。张作霖调动部队进入关内, 1922年 4 月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4 月19日张作霖通电声称此举乃系统一“后方”。 4 月22日, 曹锟通电反对,称统一之举不需使用武力。其他北方平阀,包括冯玉祥在内,支持曹锟。1922 年 5 月 1 日张作霖声称今后东北问题当由沈阳东北当局单独处理,满洲方面正与广西、广东的“西南当局”取得合作。张作霖暂时和这些松散的集团联盟,其中包括孙中山。

5 月8 日,在北京附近的长辛店一战,奉军失败,张作霖将部队撤回东北,吴佩孚统治了华北。总统徐世昌在5 月1 日撤消了张作霖一切职务。但是冲突井未结束,因为张作霖拥有十万兵力,在东北和日本又有特殊关系,他自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充实军力准备再次争夺华北。

1923年初,孙中山派汪精卫和张作霖及段祺瑞的支持者浙江督军卢永祥商谈,劝说他们以国民党政纲为基础,结成三角同盟。张、卢坚持以吴佩孚必须推翻,中国必须统一为结盟的先决条件。

张作霖在沈阳执政的地位,造成当时北京政府的对外关系复杂化。张作霖的政府拥有主权国家所具有的职能,其中包括与外国政府签订条约。这种尴尬的局面在有关中东路问题上就很明显了。1924年 5 月31日,北京政府和苏联签订了一个规定中东路地位及两方的路权的协定。要使该协定生效,必须得到张作霖同意,因为中东路在满洲境内行驶。北京政府派专使去沈阳征求他的同意,但此行失败了。张作霖在中东路问题上的处境是狼狈的,如果他违反北京政府正式签订的协定不见得能得到日本的支持,并且他又准备和吴佩孚重新开战,因而又不敢恶化对莫斯科的关系。

苏联政府利用了这个机会,派代表库兹尼佐夫和张作霖在1924年 9 月20日单独签订了一个沈阳苏联协定,在这个协定中俄国人所获得的中东路的权益和 1924年 5 月的协定中所载的相似,而那个条约却是张作霖所拒不承认的,这样,俄国暂时又恢复了在北满的特殊地位。1924年9月协定另一个特点是:张作霖无视北京政府在有关满洲问题上不征得他的同意而签订国际条约的权力,张作霖虽因此取得了面子,但创立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沈阳协定承认了东三省张作霖政府是反抗中央政府的一个独立的政权,这为1932年满洲国宣布独立打下了基础。

1924年 9月1江浙战争发生。张作霖立即宣布支持卢永祥并向热河进兵,在张进兵同时,吴佩孚向省会承德增兵。9月5日,孙中山发表宣言反对曹锟、吴佩孚,9 月18日宣布即将进行的北伐,旨在推翻军阀及其靠山帝国主义。

10月初,张作霖袭击山海关,吴佩孚往北面调兵守卫山海关,因吴部冯玉祥的倒戈而形势大变,冯弃守古北口,直向北京进军, 举行政变,10月又创议和平解决问题。冯玉祥在北京的政变是事先与张作霖商定的。冯玉祥军和奉军张宗昌部切断布防在长城东端的吴佩孚部的退路。此次战役以直军惨败告终,从而使奉系在华北的地位空前强大。

北京的新政权是张作霖、冯玉祥、段祺瑞的联盟,但他们一旦获得胜利,联盟就开始瓦解。其中重要问题之一是和华南国民革命力量的关系问题.在南方孙中山的国民党正和共产党联合而日趋巩固。张作霖反对革命变革。1 924年12月,他会见来北方和实力派军人商谈国事的孙中山。他感到孙中山的主张和他与段祺瑞的大不相同。孙中山己身患重病,12月底才到北京,冯玉祥己和他的同盟者不和而散伙,张作霖、段祺瑞显然反对孙中山所希望建立的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新政府。1925年8月,孙中山去世,局势更加混乱了。

张作霖和奉系军阀向南方推进,1925年初到达上海地区, 并准备沿陇海路向西推进到河南地区。但在这一年里他不断遇到拥有武装的军阀的抗争。在长江下流的孙传芳于1925年10月击溃奉军,张作霖昔日的盟友冯玉祥又从河南加以胁迫。鉴于军事形势不利,又由于他向段祺瑞施加政治压力所造成的在北京的恶劣处境,张作霖将他的主力部队撤往长城,调出关外。


当时冯玉祥和孙传芳、吴佩孚联合,纠集部队从华北驱走奉军,张作霖派代表游说冯玉祥意在拆散他们的联合,冯玉祥表示不另结新盟而赞助和张作霖联盟,实际上以此争取了奉军将领郭松龄叛反他的上司张作霖。1925年11月,郭松龄通电要张作霖让位给他儿子张学良。郭松龄此举的目的在于使冯玉祥国民军袭击华北时,转移张作霖的注意力于满洲。郭松龄的行动即使没有苏联的实际帮助,也显然得到苏联同情.由于日本立即干预沈阳地区的局势,此举失败,郭松龄被捕,1925年12月被处决。

苏联和日本为了在满洲这个要害地区争夺势力范围,因此他们都密切注意满洲形势的发展。张作霖由日本官员的间接帮助战胜了郭松龄,但是对局势的稳定起不了多大作用。1926年1月,他又发泄他的反俄情绪,为了想干脆取消苏联在满洲的铁路权益,1926年 1 月21日, 东北当局横蛮逮捕中东铁路苏方总办伊凡诺夫,三名苏方经理,和多名苏方公民。第二天,莫斯科也同样以横蛮态度提出最后通牒,限三日之内释放被捕人员,恢复铁路正常运行。苏方的军事威胁迫使张作霖退缩, 1月24日在沈阳签订协定,恢复铁路原状。

在国内政治领域内,张作霖在1926年1 月和吴佩孚联合行动,吴佩孚是张作霖的同盟者,因为他们两人都力求对冯玉祥加以报复。冯玉祥慎重估计了对方能集结起来向他进攻的军事实力,决心辞离各职去莫斯科访问。他的国民军在华北被击败,退回到内蒙地区。这一年,以广州为基地的国民革命军在7月开始北伐,经湖南而入长江流域。奉军和长江下游的孙传芳达成协议,1926年12月, 北方军阀正式联合共同抵御由南方汹涌而来的革命军,12月1日,他们在天津开会,宣布成立安国军,以张作霖为总司令,孙传芳、张宗昌、阎锡山为副总司令。吴佩孚虽加入了这个联盟,但他不为张作霖所信任,所以没有担负司令职务。

1927年春,张作霖在北方的地位受到沉重打击。唐生智、张发奎率领的革命军强攻在河南的奉军,而冯玉祥又表示同情国民革命,从侧翼攻击张作霖的部队。 5 月28日,张作霖下令奉军南线部队撤至山东、直隶,6月5 日,阎锡山宣布投从国民革命军并劝张作霖加以效法。 6 月18日,张作霖公然自封大元帅,这是袁世凯、孙中山曾拥有过的职称。他并表示要留在北方首都。他在北京把待了最后的短命的至高地位,实际上意味着这个早已没有实权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已终结了。

张作霖在北京居于尊位的最后一个阶段,中苏关系更加恶化,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蒋介石在1927年4月的反共政变而加剧。张作霖自日俄战争以来对俄国人、无论白俄或赤俄一贯心怀疑窦, 他并不以1926年中东路事件的失败为戒, 又对华北的苏联利益和苏方代表进行了一系列沉重打击。 2 月28日,张宗昌扣留驶往汉口的苏联船只“潘姆亚·列宁娜”号。可能由于张作霖获得情报证据,因而袭击了苏联驻北京使馆。 4 月6 日,张作霖下令由北京警察厅警察和他的部队进使馆区搜查苏联使馆宅邸,劫走中文俄文档案数车,其中有苏方特工在中国活动的材料。同时又逮捕了李大钊和其他共产党人。

中国民族革命兴起,1926一27年蒋介石的北伐军向北方挺进,这件事引起了日本田中将军为首的内阁的关切。日本的有势力集团认为中国本部的冲突可能会扩大到华北以至满洲,那样就必然损害他们的特殊利益。田中任总理大臣后,即促张作霖手下的日本顾问和张作霖商讨兴建满洲五条铁路的财政建筑问题。1927年,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和张作霖的总参议杨宇霆在北京也进行了对话。这一些行动,都是为了使中国和世界都了解到日本继续视满洲为其特殊势力范围的意图。1927年 6 月底,国民革命军进占河南后,将进迫山东,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和财产派部队进驻山东。

1927年夏,东京催促张作霖采取将部队从华北撤到满洲的良策,以便得到日本帮助而巩固其地位 1927年中,张作霖估计,由于华中国民革命阵线内部的分裂扩大,他在华北的地位可能还有希望。

1928年4 月,国民革命军又由蒋介石统一领导,向北方最后进军。 5月初,日本又在山东省会济南进行干预,企图牵制国民革命军攫取日本在那里的权益。1928年 5 月18日,田中内阁同时向北京、南京发出照会,明确提出其所谓积极的日本政策。照会警告说,华北倘仍动荡不安, “日本政府将不得不采取适当有效步骤以维持满洲的和平和秩序”。东京又警告说,日本将阻击“败兵或追截部队”进入满洲。又特别警告张作霖说,他的部队不准撤往长城以北,除非其部队和平地撤离北京。

这样,张作霖在北京的地位毫无指望了,他成了国民革命军统一中国和日本开发东亚计划的绊脚石。张作霖对日本的警告非常气愤,但他认识到没有其他现实选择的路可走,只得屈从,撤离北京。1928年6月1日他向驻北京的外国使团告别, 6月8日离北京去沈阳, 6 月 4 日晨五时半,张作霖的专车遇炸翻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几天后死去。出事地点在沈阳近郊南满路和京沈路交叉处皇姑屯的一座桥梁处。这次谋杀事件,显然是事先妥为布置的,埋电线、雷管、炸药的准备工作需要好几个小时。当时就有人认为这次谋杀是日本人干的,此后查明的确系日军参谋河本大佐等人布置行动的。他们刺杀张作霖,是实现关东军占领满洲的整个庞大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1928年 6 月张作霖大帅之死,结束了满洲近代历史上引人注目的一页。他的长子张学良少帅,还在沈阳巩固权力。

张作霖身材瘦小,容貌雅致,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满洲军阀。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前,有一个西方记者在沈阳访问过他,据该记者的描写,张作霖“瘦弱的小个子,棕黄的限睛炯炯发光,笑容可掏,举止文雅”,他又说,倘偶然与张作霖相遇,会认为他是一个“沉浸在专心研读孔子《论语》的恬静生活中的人”。他的照片也给人以相同印象。他机灵但无才智,他善洞察但不敏锐。张作霖出身贫寒农家,而他却使张氏家族有财有势,这是民间熟知的典型故事,

由于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关系,在张作霖活着的时候被认为是亲日的。他最初是在日本扶持下上台的,他为维护日本的利益充当了制止苏联势力在东亚大陆扩张的有效工具,而日本人则明里或暗地支持张作霖在满洲的统治。他死后,不少中国作者称赞他为了在大事情上抵制日本,因此在小问题上向日本妥协让步,并认为他在同日本打交道时一贯机灵警惕。事实上,日本支持张作霖并非日本协同一致的国家政策,对满洲应采用何种适宜的行动方针,在日本的军政人员中间往往有不同意见。

张作霖所实施的反覆无常的政策,他的投机取巧的态度以及他的专横统治,常被人指责,但他的积极成就也得到重视。正当国内混乱分裂,日俄在满洲存在着相互争夺的政治和军事利益的情况下,张作霖确实使东三省保持高度稳定达十多年之久。张作霖用以统治其地区的力量,有几方面因素。经济上,他依靠满洲的农业资源和税收,军事上,他依靠扩建铁路网和聘请外国专家发展沈阳兵工厂,在满洲相对平静的局势下,他能发行地区货币并维持相当稳定的币值。张作霖进兵华北,严重地涸竭了他在满洲的财源,并且部分地抵销了他在满洲地区统治的积极成果。张作霖统治满洲的时候,国内军阀混乱时的物力损毁,农业上、经济上的瘫痪,人力摧折这些现象井未在满洲出现。

矛盾的是,张作霖的所作所为又往往促成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政治统一运动。他向华北扩充势力,他在华北军阀政治斗争中的权力平衡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样他就放平了地域性和全国性的界限,而使满洲成为全国政治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因此,他为东三省最终从政治上、经济上统一于全国开拓了道路。

张作霖除长子张学良外, 还有几个儿子。

张学思,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和南京中央军校。他对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监禁一事深有感触,他自己也在西安事变时被拘留到释放蒋介石时为止。后来,他在张学良旧部万福麟五十三军中服役,递升为上校。中日战争时,他对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采取消极政策表示不满,因此投入共产党军队的吕正操、聂荣臻部。中日战争末期,他在共产党冀热辽军区的一个分区担任司令。1945年后,他回满洲旧地参加国内战争。1948 年10月,共产党进占沈阳时,他也在那里。1949年后,他任辽宁省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一直到1954年,井担任过沈阳东北大学校长之职 。以后,他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学校副校长,1956年,授予他海军少将军衔。1954年,他是人民代表大会辽宁代表。

张学铭,毕业于东京步兵学校,1930年张学良进入华北,他任天津警备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在满洲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后来可能因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被击败他就投降了共产党。1959年他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的特邀代表。

张作霖的又一个儿子张学曾在纽约联合国组织秘书处任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