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莫言演讲稿完整版(重温莫言的诺奖演讲词)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先说说莫言的家庭背景,分家前有十三口人,是村里最大的家庭。爷爷土改前有二十亩地,父亲是生产大队的会计,叔叔在县城供销社上班。

莫言1967年辍学时,比他大12岁的大哥,正在华东师范读大学,比他大5岁的二哥,正在读高中。按当时的说法,这家庭至少是上中农。

我爸68年生人,学费都凑不齐,五年级就辍学了。我叔72年生人,高中读不起,也辍学去当兵了。如此简单对比,便知莫言家比我家富裕太多了。

莫言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是被宠爱娇惯的,他更可能是冒失打碎热水瓶的。为了不挨骂,故意说饿到无力。

莫言家乡是国有农场,农忙季节是要参加集体劳动的。就算他母亲是小脚,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收割、脱粒、晾晒。

以当年贫穷的情况,收割后不太可能留下很多麦穗,所以一天也捡不了几斤。更不会浪费壮年劳动力去捡,一般都是老人和孩子捡,生产队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收割了却还没脱粒,歇工时是有人看守的,防止被人偷窃。这种情况就不是拾麦穗哦,那是偷集体的麦穗,是违法的。

1963年全国高校招生13.3万人,那时能读大学的人,相当于现在读博士,相当于考上省公务员,是全村的骄傲。一个无权无势的守田人,二话不说就一巴掌扇出血??

再者,如此善良宽容的母亲,多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多年后还要冲上去报仇,他是如何变得睚眦必报的?不应该相逢一笑泯恩仇吗?

并不是同一个人,是想嘲讽集体经济造成人的扭曲和暴力?无稽之谈。

莫言自称被饿晕过,应该知道挨饿的滋味。一个流浪他乡的乞讨老人,有点吃的就谢天谢地了,哪能挑三拣四提要求。乞讨老人要是这么霸道,那就去偷去抢了,饿极的人什么事都敢做。

这件事散文《卖白菜》有写,还入选了中学教材。我挺好奇,以当年那点化肥产量,生产队都不够用,私人怎么会有?能买得起化肥,不可能挨饿

没有大棚种植的年代,北方不都用菜窑子储存青菜吗?莫言都苦苦哀求,要留下最后三颗白菜来包饺子,而他母亲却坚持要卖。

都包饺子了,面粉总要吧,也不像是揭不开锅呀,白菜都这么值钱吗?卖了冬天吃什么?还要儿子背着去,根本不管他要去上学的。

卖白菜又不是卖儿卖女,文中又是哽咽又是心情沉重,我实在无法理解。60年代,白菜大概1分钱1斤,三颗白菜算20斤,一共也就2毛,还能多算老人一毛?一个经常买菜的吝啬老人,她能不知道三颗白菜多少钱?

向来坚强的母亲还流泪了,她能不知道三颗白菜多少钱?当时为什么默许

《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剔除,多篇鲁迅的文章被剔除,换成这种虚假杜撰,完全不能反应社会现实,毫无实践意义的文章,是想教学生什么道理?张口就是谎言?

2003年8月莫言新浪访谈实录

莫言明明是个熊孩子,没心没肺的,上房揭瓦上树掏鸟,哪有这么多愁善感。还一时不见母亲,就坐在院子里大哭。那他母亲的病怎么好的呢?散文《从照相说起》里有写。

从中能看出莫言是没一点感恩之心的,可能他母亲没教他吧。尤其是《毛主席老那天》中,念念不忘他家那头牛,恶毒到我之前写了都过不了审,而他却能发表出版。

60年代就有免费医疗吗?我去查了资料,是毛主席1965年提出’六二六‘指示,严厉批评卫生部是“城市卫生老爷部是不认真管理业务的部门——专门吃饭、做官、当老爷的官僚衙门,让其出台《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

要求医疗经费向农村倾斜,城市医生下乡送医,为每个乡村培养了至少一名乡村医生,建成了市、县、公社、村四级卫生服务体系,即所谓的’赤脚医生‘。

到1975年底,全国卫生经费65%以上用于农村,有赤脚医生150多万,十几万城市医务人员在农村安家落户,医药院校毕业生70%以上分配到农村,另外还有高级医务人员的巡回医疗制度。

按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和冷战的国际形势,能做到这样是很伟大的。只是现在很少人关注,不挖苦几句就不错了。

农民啊农民,市场啊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