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百科知识 实用查询
首页 > 百科知识 >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介绍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35万。

土家族在历史上与汉族接触较早。据史籍记载,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土家族人民即以农业生产为主,并喜渔猎,不事商贾。在汉族的影响下,冶炼和手工业都有相当发展。

土家族信仰多神,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等,巫风巫俗尤烈,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先后传入也对土家人的信仰产生了一定影响。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

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辅以红薯、马铃薯等。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尤喜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制成合渣。其它较有特点的食物还有粑粑、腊肉、油茶、合菜、团馓等。

土家族喜欢饮酒,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咂酒,一般把薛曲和杂粮置于坛中密封,少则半年,多则二、三年,久之成酒。

在服饰方面,土家人尚俭朴,喜宽松。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

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土家族多聚族而居,民居自成群落。

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等,深为土家族人民所喜爱。伴随摆手舞产生的摆手歌俗称“舍巴歌”。

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有染织、编织、刺绣、雕刻、绘画、剪纸等,尤以“西兰卡普”最为典型。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自年始至年终,过赶年、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牛王节、向王节,乞巧节、女儿会、中秋节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节日。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现只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习俗。

通过了解土家族历史、来源、服饰、饮食等方面,有助于引导青少年了解土家族及其文化,热爱中华民族,建设祖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