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多少个市的名字(海南19个市县名称的来历!)
地名与人名一样,既是一种称谓,也是一种符号。地名是地方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历史的活化石。了解地名,可以了解到地名的来源、演变、历史、文化,给你印象之深刻,不至于南辕北辙。那你知道海南省19个市县名称的来历吗?
儋 州 市
汉代(公元前110年),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两郡,这是海南岛上最早同时出现的行政建制。唐代(公元622年)改郡为州,将“儋耳郡”改为“儋州”。以后各朝代虽相继变更为昌化军、南宁军等,但明清仍沿用儋州。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称儋县。1950年海南解放至1992年,儋县建制没有改变。2015年2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儋州市,设立地级儋州市。
海 口 市
在汉代,属珠崖郡玳瑁县(原琼山县)。到唐代,设白沙津(现海口市白沙门地方),是当时琼州与雷州海渡和贸易的港口。南宋时,设海口浦,范围包括今天的海甸与海口市区。可知海口地名出于南宋。元代,海口浦代替白沙津,成为海南渡海和物资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
明代(1395年)筑城,按兵制改建为所,称“海口所”或“海口区”。清代(1875年)设置海口海关,并在白沙门建港。民国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称海口镇。1926年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同年6月正式设市。后琼山县并入海口市,成为现在的海口市。
三 亚 市
在西汉年间(公元前110年)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其建置演变先后为: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军、吉阳军、崖州(明)等。清代(1905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直隶州,设崖县。1958年,崖县县治从崖城迁至三亚。1984年5月,撤销崖县,以崖县行政区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11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三 沙 市
三沙市是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是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文 昌 市
在西汉年间(公元前110年)设置紫贝县,属珠崖郡。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名为平昌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名为文昌。自唐贞观元年改名后,文昌市建制并县名一直沿用。1995年1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文昌县,设立文昌市(县级市)。
琼 海 市
自西汉年间(公元前110年)海南开始建制至民国时期,海南岛县治建制从未有过琼海。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琼东、乐会、万宁三县合并为琼海县,因地处琼州的东海岸,故取“琼海”为县名,建治嘉积镇。1959年11月,万宁县复析出。1992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琼海县,设立琼海市(县级市)。
五 指 山 市
五指山市以其境内象征海南岛的五指山而得名。五指山市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2001年7月该市由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五指山(市)原名“通什”,黎语原称“冲山”。 “通”为树下,“什”为田地,“通什”的意思是:高山上许多古树包围着一片田地。
万 宁 市
在汉代属珠崖郡紫贝县地。唐代(公元631年),以平昌县拆置“万安县”,隶属琼州;龙朔二年(662年)增设万安州;天宝元年( 742年)改州为郡;至德二年(757年)改万安为“万全郡”。到南宋(1137年),始设“万宁县”。明代(1370年)改称万州。民国三年(1914年)复改为万宁县,海南解放后,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设立万宁市(县级市)。
东 方 市
东方于1952年建县,是将原昌感、乐东、白沙、儋县部分黎区划设的。因境内黎峒有东方、中方、西方三村,当时设治于“东方村”而得名。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将昌感、东方、白沙三县合为东方县(大县),治所设在宝桥(叉河),不久迁驻八所镇。1997年3月撤县设市。
定 安 县
在西汉时属珠崖郡地。唐初为琼山县地。唐代(公元864年)辛、傅、李、赵四将在琼山县境南部置忠州、旅废。元代(公元1291年)设置定安县。天历二年(1329年)定安县升制,名为南建州,明代(1369年)知州王官的儿子王廷金叛明作乱,后被平息。从此,废南建州,置定安县。定安之名,取其平定叛乱,获得安定之意。
陵 水 县
在隋代(公元611年)置县,邑治设于桐楼港(今同多港)。县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县城东北有“陵楠水”(今港坡河)直通大海,陵楠水简称“陵水”,县以水命名。二是唐代陵水县设治于博吉村,发源于七指岭的陵栅水(今陵水河)流经县治,以“陵栅水”简称“陵水”而得名。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设在陵城镇。
屯 昌 县
屯昌原为荒地,明末清初战争频繁,我国东南沿海避荒逃难之民,纷纷南逃来此屯荒,垦植,以图昌兴,故名“屯昌”。1958年12月,屯昌县与定安县合并,成立定昌县。至1961年5月再度分县,复名屯昌县至今。
白 沙 县
在西汉属儋耳郡至来县,东汉属合浦郡珠崖县,从元朝到民国,白沙境地先后属琼山、定安、儋县、临高等县。1935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在五指山区设立白沙、保亭、乐东等3县,白沙始建县治。1958年11月并入东乐县,1961年恢复,1987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县。
保 亭 县
因清朝曾设“宝亭营”而得名;另有一说是清末冯资材(宫保)征黎时带兵驻此,建亭一座,后人称为“冯官保亭”,日久简称“保亭”,县以亭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驻地设在保城镇。
乐 东 县
在明代(公元1616年),崖州曾在抱由峒南6公里的瑞芝山建筑“乐安城”。明清二代均设“乐安营、汛”。故“乐安城”以“乐安水”为名,而乐东县则是由“乐安城”演变而来。 1950年解放,属海南行政公署管辖,1952年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88年海南建省,属海南省直接管辖,设置为乐东黎族自治县。
琼 中 县
琼中设县,始于1948年2月,由中共琼崖特委设置,时隶属中共琼崖东区地委管辖,治所设于平南。1949年3月并入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1952年划邻县部分黎境,恢复琼中县建置,成为毗邻四周九市县,位居五指山腹地、琼岛中部的县。县名“琼中”就是由于地理位置而得。
临 高 县
西汉年间(公元前110年)立珠崖、儋耳郡时属儋耳郡。隋代(公元607年)开始建县,因县治毗耶山,故名毗善县,属珠崖郡。唐代(公元622年),毗善县改为富罗县。唐玄宗开元年(公元713--714年)中更今名临高。1958年11月30日临高和澄迈合并为金江县。1961年5月又从金江县分出,恢复临高县。
澄 迈 县
在西汉年间(公元前30年)为苟中县,属珠崖郡,县治设在今美亭乡的美中墟。隋代(公元607年)迁县城于今老城镇的老城墟,并且取澄江,迈山之首字,易名澄迈县。
昌 江 县
昌江原名昌化,民国三年(1914年)昌化县改名为昌江县。其由来是, 1914年5月,当时的广东省民政部长朱开宪令各知事,递照部令改定全国重复之县名。因昌化县与浙江省的昌化县同名,又因昌化江从五指山发源后流经昌化县,故将昌化县改名为昌江县,当时县治原设在昌化城,迄至1950年5月30日,昌江、感恩二县解放,成立昌感县人民政府,县治迁移设置在今东方县的北黎镇。1958年12 月又经国务院批准,将昌感、东方、白沙三县合并为东方县,县治设在叉河镇(今昌江县辖)。1960年,县治又迁往八所镇(今东方县辖)。1962年5月撤大县,复立昌江县,县治设在石碌镇至今。
来源:儋州市新闻中心
编辑:亮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