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鸟类介绍(认识南极海鸟:飞翔的南极精灵们)
南极海鸟多达50余种,但在茫茫海面上,由于许多海鸟数量少、体积小、飞行速度高,有幸得见其中几类已十分难得。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飞翔在冰雪大陆的南极精灵们,“南极萌物汇”将通过科考队员镜头中记录下的画面,采访相关研究专家,推出上、中、下三篇南极海鸟专题介绍。
霸气盗贼——贼鸥
来到南极,不得不提凶悍的贼鸥。他们从不自己筑巢,一向是抢占其他鸟类的巢窝。作为企鹅的天敌,贼鸥经常会在繁殖季节叼食企鹅蛋或者小企鹅,闹的企鹅群里一阵慌乱。
由于天性使然,贼鸥并不像其他鸟类那样惧怕人类。在考察站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贼鸥明目张胆盗取食物,更有甚者直接“撕开”箱子、袋子从里面叼走自己所爱。
有资料显示,南极点上曾有贼鸥出现的记录,可以说是地球上在最南纬度可发现的鸟类了。
贼鸥外观与海鸥大致相似,爪间具蹼,但是喙呈钩状且爪子更锋利,体色以棕褐色为主,在展翅飞行或长鸣时可清楚的看见两翼腹面的白斑。和大多数海鸟一样,贼鸥在两极地区都有分布,它们的寿命可达30年。已知的贼鸥有9种,其中在南半球分布的有5种,北半球分布的有4种,它们大多数都有迁徙行为,有一些种类在非繁殖季节还会跨越赤道飞到别的半球。
在南极地区常见的有智利贼鸥,棕贼鸥和南极贼鸥三种,体型较北半球者大,它们多以动物腐尸为食,也会伺机掠食其他鸟类的鸟蛋和幼雏。通常而言它们喜欢在靠近企鹅巢区的开阔地面以苔藓、地衣、松萝和其他动物毛发及碎骨为材料筑巢。
虽然小贼鸥毛茸茸的外形很具迷惑性,但凶悍的气势一早就显露出来。
白色“小天使”——雪鹱
雪鸌除了眼睛,嘴喙和腿爪为黑色外,通体纯白色,是公认的南极最漂亮的鸟类之一,曾经有人赋予它们颇具诗意的名字---南方仙女the fairies of the south。它们主要活动在有浮冰的海域,并以海中磷虾为主食,兼获一些小鱼和乌贼,有时也会在陆上觅食其他动物的腐肉。它们多在靠近海岸的峭壁缝隙和石屑质陡坡的岩石下筑巢,但有时也会深入到海拔二千四百多米、离岸三百多公里的内陆繁殖。它们是地球上所有鸟类中繁殖区条件最恶劣和最艰苦,也是巢区分布最靠南的鸟类。
和谐!
白色“小恶魔”——白鞘嘴鸥
虽然长着一副白色天使的模样,但白鞘嘴鸥可是名副其实的“小恶魔”。因为食物匮乏,他们常常会悄悄来到海豹的身边,
白鞘嘴鸥是一种体型中等,貌似鸽子的滨海鸟类,它的爪间没有蹼,不能在水中游泳和潜水,它们喙呈绿色,面部有粉色皮瘤,显得很滑稽,但是它们身披厚密的白色羽毛,体态结实,腿爪粗壮有力,行动敏捷,胆大无畏,非常适应南极寒冷的气候和严酷的环境。
在饮食上它们毫不挑剔,只要是体积适合吞咽的任何东西,它们都勇于尝试,因此从海藻碎屑,鸟蛋碎片,到任何生物腐烂的尸体,海豹的鼻涕和粪便,甚至是考察站渗漏的机油和废弃的小电池等有害垃圾都在它们的食谱上,它们还经常在潮间带捡食帽贝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并游荡在企鹅和鸬鹚的巢区伺机啄食疏于照管的鸟蛋和雏鸟,偷食亲鸟喂食雏鸟后溢出的食物残渣,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南极洲“无恶不作的”终极垃圾清道夫。它们以海藻、苔藓和动物碎骨等为材料在靠近企鹅巢区的岩缝或岩石下筑巢以躲避恶劣天气和贼鸥掠食。
看准
起跳!啄~~~
数量优势——南极鹱
这几天,“雪龙”号科考船航行在南大洋上,船头船尾看到最多的就是南极鹱深浅不一的“背影”。
南极鹱是南极洲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它们腹面为白色,头部和喉部颜色较深,背面颜色由深及浅,尾巴前部和翅膀后部为白色,但尾尖为深色。在冬季时,确实有一些南极鹱会飞到南极辐合带以外海域,但它们更喜欢在有浮冰的低纬度开阔海域摄食,因此通常来说,它们不容易被观察到,此外它们喜欢与其他种鸟类伴飞而行,跟随鲸群伺机捕食鱼虾,还喜欢集成大群在冰山上落脚休息。它们在沿岸峭壁的突起边筑巢,有的也会深入二百五十公里远的内陆繁殖。
犀利的小眼神,轻盈的身姿……
背着“M”在飞舞——鸽锯鹱
浓郁的黑色“眼线”和个性十足的“M字外套”,辨识度绝对五星……
如果眼神够好,辨认鸽锯鹱并不困难——它们体型较小,腹面为白色,最显著的特征是从两翅尖延伸至背中部的M型黑色条纹。如果再仔细看会发现,除尾尖和M型条纹为黑色外,他们整个背部的羽毛呈蓝灰色,此外面部还具有明显的黑色眼线。它们分布范围甚广,北起澳洲南部和新西兰直到到南非以及南美的阿根廷和智利沿海,南至浮冰区都有目击记录,是所有锯鹱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在从新西兰以西到南美洲的岛屿上繁殖,并主要以磷虾为食。
专家介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妙星
新华社记者荣启涵 南极“雪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