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错觉是哪三个(人生三大错觉:“Ta喜欢我”、“保证完成任务”、“OK我都懂了”)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类文章,这类文章以揭示我们的错觉为主,比如人生的几大错觉等等。但是就我而言,这些错觉总体分为三类,分别是过度自信,规划谬误,以及记忆混淆。
现实中普遍的过度自信
先说过度自信,这个涵盖的方面比较多。总体来说,当我们需要评估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时,总能触动过度自信,比如我们总觉得某个女生喜欢自己,实际上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而已。
再比如,如果我问你,你所在的专业里是什么水平,那你一定会高估自己的水平。你会认为你比一半以上的人要强,数据显示,有70%-80%的人都认为自己比一半以上的人强,也就是说其实你有20%-30%的概率只是高估了自己。
另一组数据显示,平均4-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高估自己。
过度自信不仅仅会体现在生活中,还会体现在理性决策中。每年去申请机构扶植的创业青年,只有1%能够拿到机构的扶持资本。
也就是说,100个申请机构扶植的创业者中,只有1人可以拿到扶持资本,而这1个人,三年后项目存活的几率,仅仅为5%。
你以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其实还可以更糟糕一点,我们通常情况下也会更糟糕一点。当遇到工作安排的时候,或者学习计划的时候,我们都会拼命的往里塞东西,我们大概率会用数学计算一下自己能完成多少任务量,然后机械的塞给自己,而最后呢?大多数人是无法完成自己给自己规划的工作的。
当然,当你无法完成自己计划的时候,你或许还会说下次就好了,下次可以做的更好。而下次,你依然会把自己塞得满满的,计划依然不能完成。如果第一次都没有做好,那第二次做好的自信,又从何而来呢?
这个就叫做规划谬误,是指我们会高估自己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的能动性,低估事情需要完成的工作量。著名的墨菲定律就说过规划谬误的内容:所有的事情,都会比你预计花费的时间要长,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规划谬误只存在于工作学习计划上吗?人生难道没有规划谬误的问题嘛?当然会有,有多少人认为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财富自由的?有多少人在2017年又许下宏愿,2018年要翻身的?别担心,2018年年底,他们还是会这样想。
对记忆太过自信导致记忆混淆
由此可见,我们的自信不仅仅体现在对现在事情的判断上,对未来我们也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我懂了”,就是典型的记忆自信。我不相信我的脑子,我只相信我的笔记,就是担心我的记忆太过自信,混淆一些容易理解的东西,让我觉得我更聪明了。
所以,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有人跟我说“我觉得”,“我记得是”,那我多半会打开电脑,搜索一下,看看到底是不是这回事。
再比如,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你突然想给我讲一个故事,然后你会发现,这个故事,你大概只会记得一个核心的含义,而如果让你生动地再现一个故事,你绞尽脑汁也无法复原。
可是在你内心深处,你会认为自己记得,事实上你也会说,“我当然记得啊”。
总体来说,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会解释这个世界,然后和自己的认知融合在一起。
每当我们出现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她为什么不喜欢我?我明明很好的”,就会出现一次认知失调,也就是你的认知和现实现象发生一次激烈的冲突。而后,我们会立刻通过各种解释渠道,让自己的认知合理化。
比如“她一定会后悔的”,比如“她根本不了解我”,比如“再努力一下就好了”。然后,你会恢复平静,安静的面对这个世界,和没发生这件事一样。
这个过程,叫做合理化行为,你必须通过合理化行为,让自己消化掉自己和世界的偏差,否则,你会崩溃,变得愤世嫉俗,甚至否认自己。
每一个与自己认知发生冲突的事情,都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就必须通过合理化行为来化解。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键盘侠的存在。因为他们内部合理化的能力较差,再说直白一点,他们的认知狭隘,当出现偏差的时候,他们无法消化,只能通过对别人施加语言暴力,来化解自己内心中的压力。
而我们所说的过度自信,规划谬误,和记忆混淆,就是为了合理化行为的必要过程,我们必须积极面对这个世界,隐藏自己的不足。
因为审视自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相比起客观认识自己的状况,接受自己的不足,篡改记忆,甚至篡改预期,篡改现在,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接受一个乐观的假象,要远远比接受一个悲观的现实,来的更顺利一些。
那合理化行为的深层机理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改善呢?这些问题,我们下次为大家解答。
主播:
开浩御书房,开浩用自己的角度,带你感受知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