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光明匾是谁写的(故宫匾额“正大光明”是谁写的?马未都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正大光明,反过来读光明正大,这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作风正直、为人处世正派、心怀坦白,听着非常偏向口语化,但其实,正大光明这词,背后还有一段少为人知的故事。
在故宫乾清宫正殿,悬挂着“正大光明”匾额,那是清朝时期悬挂于此,清朝大家也了解,作为贯穿古代以及近代的一个特殊朝代,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以及影视的不断渲染,也为“正大光明”的匾额蒙上一层迷雾。
在电台广西卫视时,曾有一学识性的节目问道: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是谁书写的,结果在场选手却无一人答对。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迷雾,这几乎成为清王朝标志的匾额背后的故事。
正大光明匾额
正大光明谁写的
故宫乾清宫的匾额“正大光明”,是顺治帝御笔亲书的。
想要弄清楚其中的缘由,以及匾额背后的故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清朝的部分皇帝,清朝最早的两位皇帝我们这里不提及,第三位皇帝是清世祖顺治帝,而后是顺治帝的儿子康熙帝,接下来是雍正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帝。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片段是康熙帝怒斥群臣,随后命人挂上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额,这误导了许多电视机前的小伙伴,以为正大光明是康熙帝写的。
康熙帝在朝期间,正大光明四字,并不是他御笔亲书的,而是康熙帝他爹顺治帝所写,但原迹藏于故宫的御书处,康熙帝则是摹勒上石。
何为摹勒上石,就是康熙帝将顺治帝所写的原迹,背面以朱砂等,依照原迹勾勒出轮廓,然后复刻于石头或者是木头上,再以数层纸放于摹纸上,以石均匀的砑磨,使得朱砂等粘于面上,这种方法,也得以保存顺治帝的原迹。
康熙
而现在故宫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是康熙帝摹勒上石的吗?实际上还不是。天灾人祸,就算是故宫,也无法避免。
据记载,至今六百多年间,故宫就发生过火灾就接近一百起,这让人触目惊心,故宫火灾远超其他地区,频发的原因也众说纷纷。
而正大光明匾额,在经过康熙帝摹勒上石之后悬挂于正殿,而后经历了雍正帝、乾隆帝到了嘉庆帝,即嘉庆朝,在嘉庆二年,曾发生过严重的火灾,乾清宫毁于火灾,在烈火之下,正大光明匾额化为灰烬,而后嘉庆帝命人重新临摹。现在故宫所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应当是嘉庆帝时所制。
故宫火灾
正大光明匾额
匾额,是古代建筑的标志性之一,部分小伙伴可能不熟悉,匾额通常悬挂于门的正上方或屋檐之下,有点像我们现在门口对联的横幅。在电视古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店铺之间的恩怨,往往会想尽办法拆掉对方的匾额,因为匾额,就相当于人类的名字、建筑的灵魂。
正大光明的匾额,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现在去到乾清宫,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物,举目瞻望富丽堂皇的宫殿,可以看到正殿中高挂着一块巨大的印有“正大光明”的匾额。匾额壁是黑的,字是金的,雄浑有力的四个大字----正大光明,让遥望者也能感受到一股正气。
正大光明,最开始出自于《周易》,“大者,壮也,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译为要想皇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统治是正大光明的。
当时,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开明的统治如若未英年早逝,必定是一代霸主,正大光明正是体现了他的统治思想,于是御笔亲书,写下正大光明,顺治帝要求自己,包括后来的皇帝,做事一定要正大光明,尽管后来清朝不断地衰败最终走向灭亡,但正大光明匾额一直悬挂于此。
我们到乾清宫,看到的“正大光明”匾额,电视剧、网络上的图片,字体都是金色的,其实并不是。
正大光明四字,是白色的,只是其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字体也由一开始的白色,被时间的长河化为金色,尽管如此,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何况是正大光明匾额,其依旧气势如虹。
乾清宫
正大光明匾额,背后发生的故事
马未都在节目中为我们讲解到,正大光明匾额,背后还藏有秘密建储的故事。建储,其实就是立皇太子,确定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纵看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一开始建储大部分都是选择嫡长子,若发生意外嫡长子辞世则选择嫡次子这样一个顺序,这样的做法使得出生便明确了皇位的继承人,而后随着王朝更迭,不再采用这种方法但是依旧是公开建储。
这样还是一早就明确的给出了谁是皇位继承人,这种建储,使得太子间竞争激烈,斗争残酷。
在秦朝时,秦始皇嬴政一辞世,小儿子胡亥便串通宦官赵高以及丞相李斯等,窃取了皇位的继承权,并且伪造遗诏迫使皇太子自杀。
秦二世胡亥与大臣
而他在登基之后,由于他的做法是篡权,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登基,则担心其他皇子不服,也以他的这种方式抢夺帝位。为了解决后患,便将兄弟姐妹全部都杀死。
就是历史上一代的明主的唐太宗,也是通过政变夺取到皇位的。
当出现皇帝起,皇位继承的斗争便从未停止过,古装电视剧已为我们很好的演绎出皇位的争夺到底有多残酷。
而到了清朝,康熙去世后,雍正作为势力较强的太子,在皇位争夺中占据上风,成功称帝,成为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三位皇帝。
雍正帝也是过来人,明白皇位争夺有多残酷,为了避免后世皇室间,为了争夺帝位而再次发生骨肉相残的事件,雍正帝改变了公开建储的方式,设立了秘密建储制度,而建储的旨意便是藏放于正大光明匾额后。
雍正
秘密建储,就是由皇帝亲自秘密写储君旨意,一共是相同的两份,一份由皇帝自己藏匿起来,另外一份则装在匣子中,匣子存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等到皇帝他日辞世,在所有大臣共同见证下,建储的旨意便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与另外一份旨意一起公开于众,相互对证而后生效。
并且在当时,旨意的写法,是采用汉字加满文的写法,想要在旨意上添加笔画以达偷天换日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满文不比汉字,是没有横竖撇捺的笔画,有点类似现在的俄文。
不得不说,雍正确实是一位明君,设立的秘密建储制度,使得清朝后面的皇位接班人,变得较为简单易行,而不会像过去一样斗争惨烈。
秘密建储,旨意置于正大光明匾额后,正大光明四个大字,仿佛变成了秘密建储的灵魂:宏正极大、公正无私。
咸丰
在雍正帝设立秘密建储制度后,乾隆是第一个以秘密建储的方式登帝的人,上位顺利。乾隆过后,嘉庆帝也是以此方式登基。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皇帝中,秘密建储的意义却不是很大了。
嘉庆帝共生五子,第一个孩子在很早就夭折了,于是剩四子,相比起嘉庆的老爸乾隆,生了十七子,少的不是一丁半点。而到了咸丰皇帝,则仅有一子,在咸丰皇帝还未立储时,就因病辞世了。
咸丰帝是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而咸丰帝过后,清朝的统治已经一蹶不振,开始走向灭亡了,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同时同治帝以及接下来的光绪帝,都没有儿子,这种秘密建储制度已然失去了其意义而自行废除了。
如今,正大光明匾额仍高挂于乾清宫前,这件历史文物,见证了清朝的繁华兴盛与落寞退场,时间在其身上留下了痕迹,重温了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秘密建储制度的历史事,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