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关于地震的资料有哪些(关于地震,这些你要明白!)


在看与地震相关信息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词语的出现:断层,断裂带,地震带那么它们跟地震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 ◆

断层

地球从内到外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壳位于地球的表层,地壳运动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使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便形成了断层。

简单来说断层就是岩层的连续性遭受到破坏,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相对移动的一种地质构造。

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断层一般在中上地壳最为明显,有的直接出露地表,有的则隐伏在地下;它们的规模也各不相同。

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根据断层面两盘运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滑)、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冲)、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错动)三种类型。

与地震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在现代构造环境下曾有活动的那些断层,即活断层。

断裂带

断裂带亦称“断层带”。

由主断层面及其两侧破碎岩块以及若干次级断层或破裂面组成的地带。

断层带的宽度以及带内岩石的破碎程度,决定于断层的规模活动历史活动方式力学性质,从几米至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不等。

在一些大型的断层带中,由于被后期不同方向的断层切错,和夹有一些未破碎的大型岩块,致使断层带的结构趋于复杂化,从而在近代的断层活动中容易形成运动的阻抗,是应力易于积累和发生地震的场所。

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

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地震的威力那么大,它是靠什么传播能量的呢?

答案是,地震波。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

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

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地震波的性质和声波很接近。但普通的声波一般在空气与液体中传播,而地震波是在地球介质中传播,所以要复杂得多。

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地震后首先到达的是纵波

地面房屋会有上下颠簸的振动

对房屋的破坏力主要是上下的拉伸力

对房屋破坏较小

其次是横波,房屋会左右摇晃

对房屋产生的剪切力

对房屋破坏较大

面波是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产生的沿地面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其波长大、振幅强,能在建筑物地基之下造成水平剪切,从而形成较大破坏。

主要有瑞利波(R波)和勒夫波(L波)

它们出现在体波群后面

一般是大振幅长周期的较规则的正弦波列

周期可由几秒至几百秒

哪种波传播速度最快?

图为2017年8月8日

九寨沟7.0级地震的地震波传播过程

红线为纵波,青线为横波,黄线为面波

通过示意图,我们不难发现纵波,横波及面波这三者的速度关系:

所以,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是几种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首先由最先到达的纵波引起上下颠动,数秒后横波到达,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这就是震中区人们感到“先颠后晃”的原因。

文章来源:济震微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