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怎么养殖(蟾蜍养殖三大关键技术)
蟾蜍养殖三大关键技术
随着野生蟾蜍资源日渐枯竭,药材市场上动物类中药材蟾酥、蟾衣、蟾干的价格也逐渐上升。笔者从事蟾蜍养殖27年,现将蟾蜍养殖的三大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蟾蜍食料来源
1.最经济实惠的食料来源,是在养殖场内点灯引诱各类昆虫,让蟾蜍觅食,这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有农作物地区,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品种、不同引诱方法及不同灯具的布局,对引虫效果都有较大影响。因此要科学布置、合理使用,效果才理想。
2.利用废弃物培养蝇蛆喂蟾蜍。将豆腐渣或动物粪便等放在容器中发酵,然后引诱苍蝇在其中产卵,三五天后即可繁殖出蛆虫,用于喂蟾蜍。如用屠宰场下脚料、动物血及农贸市场上的鱼、鸡等下脚料发酵后培养蝇蛆,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3.喂人工配合饲料。可以选用青蛙、牛蛙饲料来喂蟾蜍,也可以用黄鳝、龟鳖、鱼虾饲料,但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还可以手工自制配合饲料,成本比购买商品饲料要低35%。
二、蟾蜍旱地越冬方法
可在房前屋后、闲置地块、荒滩、山坡等处,最好选择向阳地块,将土地翻耕深达20厘米(北方地区要再深些),再横向、竖向各开几条排水沟。
为防止蟾蜍逃逸,越冬场地要用80厘米宽的厚塑料膜围起来,将塑料膜下边埋入土中20厘米,地上留60厘米左右,再用竹竿、木棒把地上部分塑料膜支起来,形成防逃墙。由于塑料膜较光滑,蟾蜍不会跳高,因此爬不出去。塑料膜连接处用胶带粘牢。一般塑料膜可用3~5年。
在围住的土地上,每平方米放养蟾蜍10只,让其自行钻入翻松的土壤中越冬。放入蟾蜍后2~3天,蟾蜍陆续钻入土中,再在上面盖些稻草、枯草或其他秸秆,以防长期日晒或干旱后土壤裂缝过大而把蟾蜍晒死或干死,还可防止下大雨导致土壤板结。做完这些工作之后,只要保持土壤略微湿润即可,一般遇干旱1个月都没问题。如过分干燥,可洒些水;如遇长期下雨,则要防止积水,以免造成蟾蜍窒息死亡。
三、蟾蜍疾病防治
相对于其他养殖动物,蟾蜍抗病能力还是较强的。蟾蜍疾病应以预防为主。无论是自捕或是引种进来的,首先要对所有蟾蜍进行认真消毒。可用3~6克漂白粉兑水50公斤,浸泡蟾蜍15分钟,然后再放入养殖场内。
由于各地气候及水土环境不同,还有蟾蜍品种和饲养管理方面等诸多因素不同的影响,养殖的蟾蜍有时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病:
1.夏季气候炎热时,蟾蜍易发生肠胃炎,这是由细菌或消化不良引起的。患病蟾蜍肛门红肿,胃肠道发炎充血,食欲减退。可用1%~3%的食盐水浸泡蟾蜍,并在饲料中拌入食母生或健胃消食片,连喂3~5天。病情严重的,可用庆大霉素予以注射,每500克蟾蜍用药1.5万国际单位,注射于蟾蜍大腿基部肌肉内,连用3天。
2.如果长途运输不当,就易引发蟾蜍皮肤糜烂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即在50公斤水中加入高锰酸钾10~15克,待药物溶解后,放入蟾蜍浸泡15~20分钟。高锰酸钾要用温水化开,不可用热水,而且要现配现用。
3.如饲养密度过大,有时蟾蜍会互相擦伤眼睛。眼睛被病菌感染后易发生白眼病,可用消炎眼药水滴眼数次。
虽然蟾蜍皮肤粗糙,但其爪子锋利,通过互相爬跨极易引起蟾蜍皮肤损伤,不仅易引发感染,还会导致皮肤损伤后蜕下来的蟾衣完整率大大下降,影响蟾衣商品率,最终影响养殖效益。因此,蟾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