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生穷兵赎武 、好大喜功,晚年才知愧对百姓向天下人认错
“罪己诏”是古代封建王朝经常出现的词汇,历史上很多皇帝都颁布过罪己诏,如唐太宗一生就有过26份罪己诏,其后的宋理宗、明朱熹宗、清世祖等皆有效仿。在皇权至上的封建体制中,皇帝能降下身段向天下人认错,这本身就十分难得。
罪己诏的用意都是自责,只是轻重有别。史料记载第一个颁布罪己诏的皇帝时汉文帝,但最著名的还是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汉武帝接手的是一个富足的王朝,这让他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在忍受了数十年的屈辱后,取消和亲制度,向北方的匈奴发起了强大的攻势。
向匈奴开战虽耗费国力,可毕竟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汉武帝的一生不仅骁勇好战,也伴随着好大喜功、铺张奢靡。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开始,武帝开始大兴土木,修宫室,凿瑶池,先后建造了建章宫、明光宫、柏梁台。
在都城长安周围,武帝又建造了长杨宫、五祚宫等六处别宫。为了便于巡游,他还在全国各地建了许多行宫,如规模宏大的上林苑,经年累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开始,武帝多次巡游各地,史料中可查的就多达二十余次,远远超过当年的秦始皇。更有甚者,武帝讲究排场,每次出巡随扈的官员、军队多达十余万,沿途百姓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负担。
建造宫殿和巡游让大汉王朝财力大大衰竭,可武帝为了效仿黄帝和秦始皇,一心追求登天成仙。为此,他共举行了六次泰山封禅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封禅最多的帝王。而且每次封禅,都要花费数量庞大的金钱。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武帝多次派人入海求仙,花费繁巨。
皇帝奢靡带来的结果是公卿百官的效仿,整个统治集团日趋腐败,到了武帝中后期,国家财政亏空,赋税、兵役、徭役逼得百姓喘不过气来。武帝晚年,出现了“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
百姓吃不上饭,被迫流亡他乡,这也预示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不稳定。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地陆续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军到处攻占城池,杀戮官吏。武帝盛怒之下,大肆屠杀起义军,甚至还诛连普通百姓。可武帝用尽了一切手段,却无法镇压起义,反而愈演愈烈。
这个时候的大汉王朝,就好像是秦末的翻版,危机四伏的社会局势不得不让武帝作出反省。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公开向天下臣民认错:“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悉苦,不可追悔。自今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在这份罪己诏中,武帝情真意切,表示要痛改前非,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随后他又听从丞相田千秋的建议,罢斥方士,并反省自己。武帝的这一反思,成了汉武帝晚年转变政策的基础,他大力实行经济改革,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扭转了危急的局势,为其后的“昭宣中兴”创造了条件。
自汉武帝的这份罪己诏颁布后,其后历朝历代的帝王在国家危亡或是天灾频发的时候,都纷纷效仿以求得到天下臣民的谅解。而且,汉武帝的罪己诏也成为历代君王被迫检讨自己胡作非为而祸国殃民的套语,其诚意也大大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