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孝庄替康熙选后,为何要排除鳌拜和遏必隆之女,而选索尼孙女呢?

孝庄皇后天生就是个操心的命,辅佐儿子鼎定中原后,又为孙子玄烨安邦定国耗尽心血。不说别的,单是为了儿孙的婚事就已经让她焦头烂额了,她为顺治立的两位皇后都不如意,还因此闹得母子不合。所幸,在为孙子康熙选后一事上,还算顺风顺水。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后为了给康熙选皇后,曾带着侍女苏麻喇姑亲自驾临索尼府上,此行定下了赫舍里氏皇后的名分。其实,孝庄为康熙选皇后的过程绝非这么简单,而是费了好大的周折才实现的。

康熙初年,顺治留下遗诏命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从早年来看,这四人还较为同心协力,为稳定朝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可是到了康熙五年以后,他们的关系就很微妙了。自古以来权力是最容易让人丧失理智的,随着权力越大欲望也就越大。

眼看小皇帝康熙一天天长大,四辅臣之间都在背地里活动,希望将自己的女儿嫁入宫中成为后宫之主。不过,仔细分析起来,四大辅臣之间大致可以分为两派,索尼、遏必隆和鳌拜出身两黄旗,一直是皇帝的自将之旗。虽然出身正白旗的苏克萨哈也是上三旗,但素来被其他三人排挤。

因此,苏克萨哈处于相对孤立的境地,也就没有能力来竞争皇后之位。早在孝庄下旨替康熙选后的那时起,索尼、遏必隆和鳌拜就蠢蠢欲动。在候选人名单中,既有遏必隆的女儿,也有鳌拜的女儿,当然也有索尼的孙女。不管选谁做皇后,必然会导致皇后所在的家族力量的壮大。

当时,鳌拜的狂妄势头已经日益暴露出来,洞察力极强的孝庄已察觉出,因此鳌拜的女儿被第一个从名单中剔除。遏必隆是个两边倒的人物,哪边实力强就倒向哪一边,这样的人显然不足以完全依靠,但也不可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女儿可以入宫为妃,但绝不能为后。

这么筛选下来,剩下的就只有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了。作为四朝元老,索尼除了对汉族官员排斥以外,对清廷是绝对忠心耿耿的。皇太极暴亡后,是他力挺立皇子为帝,这才挫败了多尔衮的阴谋,让六岁的福临登上的皇位。其后,他屡次受到多尔衮的打击,但至死不渝,效忠顺治帝。就凭这一点,索尼的地位就不可撼动。

孝庄心里清楚,四大辅臣中只有索尼最靠得住,因此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也就顺理成章了。同样是政治婚姻,康熙帝和赫舍里氏的感情明显好过顺治帝和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大婚时十二岁,赫舍里氏十三岁,稍微年长的皇后显得要成熟得多。或许她既是一位年少的皇后,又充当了康熙姐姐的角色,这让康熙一直对她怀有一种不寻常的感情。

1669年对于康熙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铲除了权臣鳌拜,真正实现了亲政。几个月后,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为他生下了第一位皇子承祐,让他第一次当上了父亲。然而,幸福的希望很快成为泡影,四年后,四岁的承祐夭折,孝诚仁皇后和康熙帝悲痛不已,特别是孝诚仁皇后为此郁郁寡欢。

好在孝诚仁皇后还年轻,还能生育。1674年6月6日,孝诚仁皇后在生下皇二子胤礽后,却因大出血而死,年仅22岁。皇后死后,康熙非常悲痛,他沿袭明代的传统,辍朝五日,一个月后追悼皇后时,他在皇后的梓宫前洒酒祭奠,表达了哀痛之情。

对于胤礽的出生,康熙的感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责怪小婴儿导致了皇后的去世,日后康熙帝曾斥责胤礽“生而克母”为第一大“不孝”;另一方面,他自己似乎在某些方面又与这个孩子有共同之处,因为他自己也是儿时丧母。此外,康熙也把对皇后的感情转移到胤礽身上,尽管他的感情是那样错综复杂,但他对这个孩子是趋于娇惯和放纵的。

此后不久,康熙下定决心,要立胤礽为太子,以回报索家为皇室做出的贡献。这也正是胤礽一而再再而三犯错,都受到康熙帝原谅的重要原因。作为政治婚姻而成就皇后的赫舍里氏无疑是幸福的,只不过这种幸福太过短暂,太子胤礽的被废实为身后一大憾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