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公赵德胜:元末投奔朱元璋,一员猛将,不输常遇春,好比唐朝秦琼
赵德胜元末明初人。
元末投奔朱元璋
在明太祖朱元璋初期的战争中
作战勇猛,攻城拔寨,不输常遇春
英年早逝,被射杀,明初被追封梁国公。
赵德胜是怎么投奔朱元璋的?
元末天下大乱,本来赵德胜就是元朝的义兵(临时组织的),隶属于元朝将领王忙哥的麾下。
各地红巾军起义爆发,当时江淮地区也大乱,1352年,二十八岁的赵德胜,看到元朝快要灭亡了,加上他的老母亲就在滁阳,而且还是在朱元璋的义军当中,于是在1353年,赵德胜就抛弃发妻投奔了朱元璋。
赵德胜和朱元璋是老乡,到底有多猛?
赵德胜是濠州人(安徽凤阳),和朱元璋是老乡,要说他有多猛,先说的他形象,相貌魁梧,臂力非常大,使用的是古代兵器马槊,而且是善于在马上用马槊,古代使用马槊的一般武力值都很高,比如隋唐程咬金,他还像一个人,隋末罗士信,他们两个人有共同点,那就是每战必先登,冲锋陷阵的猛将,还都是死于战场。
赵德胜投奔朱元璋之后,被任命为先锋,在随后的铁佛冈,三汊河,张家寨,全椒、后河诸寨等战斗中都立有功劳,先锋军的战斗力可见非常高,虽然没有具体事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赵德胜功不可没!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从取铁佛冈,攻三汊河,破张家寨,克全椒、后河诸寨。
赵德胜在明史中的功绩,从朱元璋决策渡江开始算起,到明朝建国,被认为是只比廖永安和胡大海低,要不然怎么会在他英年早逝后,还被朱元璋追封梁国公。
赵德胜在1354年救援六合,差点被流矢深受重伤,几乎丧命在此地,可惜硬是挺过来了。
1355年,赵德胜夜袭陈野先营地,攻破板门、铁长官二寨,乘胜攻克仪真,被授予总管府先锋。
同年六月,在攻破五城中每战都立功(太平、芜湖、句容、溧水、溧阳)。
集庆陈野先死后,他的侄子陈兆先聚拢残余势力,和元朝将领海牙形成掎角之势,和朱元璋对垒。
赵德胜跟随常遇春先是击败元将海牙,在方山攻破陈兆先营地,在攻破集庆中,赵德胜功劳最多最大。朱元璋也收获三万降兵。
赵德胜在此后的战争中,跟随徐达,邓愈,常遇春都立功很多,比如曾在1357年,跟随徐达攻打常熟时,生擒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功劳不可胜数。
1359年,赵德胜赵德胜升任怀远大将军、中翼左副元帅。
朱元璋在和陈友谅的最后四年战争中,其中赵德胜功劳最多,这在《明太祖实录》中明确记载。
《明太祖实录》:友谅攻城,德胜于诸将中捍,御功最多。
赵德胜在1360年,朱元璋派赵德胜埋伏在虎口城,首先冲击敌阵,然后伏兵四起,陈友谅大败。
1361年,赵德胜升任后翼统军元帅,跟随朱元璋攻克安庆水寨,九江、抚州,新淦等多地。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从太祖西征,破安庆水寨,乘风溯小孤山。距九江五里,友谅始知,仓皇遁去。遂克九江,徇黄梅、广济,克瑞昌、临江、吉安,还下安庆。进克抚州,取新淦。
1362年,收复南昌时,赵德胜被炮击肩部受伤,被授予江南行枢密院事,和朱文正(朱元璋侄子)、邓愈共同镇守南昌。赵德胜埋骨于此。
1363年,陈友谅率兵包围南昌,赵德胜率部数千人镇守宫步、士步、桥步三门,陈友谅日夜进攻,赵德胜一边修复城墙,一边死战,一天傍晚时分,赵德胜坐在城门楼子上,正在指挥士兵时,被弩箭射中腰部,深入皮肤六寸,赵德胜一把把箭簇拔出,死前说到,我从来没有受过如此重的伤,可惜不能扫清中原了!说完便气绝身亡。一代猛将离朱元璋而去,朱元璋非常痛惜失去了一员猛将,同年十月就被追封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梁国公。
1364年,南昌建忠臣祀,赵德胜为首。
1369年,建国第二年,赵德胜配享太庙;列祀功臣庙。
1373年,追谥武桓,这个谥号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古代的谥号是有讲究的,武桓指的是“折冲御侮曰武,壮而有力曰桓”。
赵德胜比起隋唐时期的秦琼一点也不差,李世民一有难啃的骨头,就让秦琼上,而朱元璋也是,你看赵德胜的履历就能明白,大部分都是作为先锋,当然立功也最快最多,朱元璋建国之前的大战几乎都有赵德胜的身影,他死后的同年,就被朱元璋追封梁国公,可谓实至名归。
三十九岁,英年早逝的猛将啊!
《名山藏·卷五十五》:子献指挥同知世袭德胜弟端亦从军屡伤身端子麟捕倭有功麟孙辅以征蛮功封武靖侯。
赵德胜的弟弟赵端跟随赵德胜从军,事迹不详。
赵德胜的儿子赵献,世袭指挥同知。
赵德胜的侄子赵麟,捕倭有功。
赵麟孙子赵辅,封武靖侯,追封容国公。赵辅在明宪宗时受封武靖伯,其爵位共历八世九代,至明亡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