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工艺——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剪纸的种类有单色剪纸、彩色剪纸、立体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
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是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而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
剪纸分为南方派、江浙派、北方派。南方派代表是佛山剪纸、湖北沔阳剪纸、福建剪纸;江浙派代表是扬州剪纸、浙江剪纸;北方派代表是蔚县剪纸、山西剪纸、陕西剪纸、山东剪纸。
广东佛山剪纸源于宋代,佛山剪纸的题材绝大多数是花鸟虫鱼、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如“龙”“凤”“鲤鱼”“嫦娥奔月”等。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扬州剪纸尤以四时花卉见长。
河北蔚县剪纸源于明代,其制作工艺在中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
剪纸的用途广泛:张贴用,如窗花、墙花;摆衬用,如喜花、供花;刺绣底样,如鞋花、衣袖花;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中国剪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和民俗生活的完美结合。本书从剪纸的历史渊源、分类、流派、意义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剪纸艺术,是青少年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一本实用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