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九回:元妃省亲 原文
这天正是贾政的生日。为了庆贺,阖府上下又是大摆宴席,又是上演戏文。荣国府、宁国府人丁兴旺,齐集在一处,真是热闹非凡。正当他们尽兴欢庆的时候,忽然门人进来报告:“六宫都太监夏老爷特来降旨。”吓得贾赦、贾政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赶紧叫人撤去酒席,停止演戏;又吩咐下人摆好香桌,打开中门,跪在地上迎接圣旨。
不一会儿,都太监夏秉忠已经来到正厅。他下了马,满脸笑容,面朝南,宣旨让贾政立刻上朝,在临敬殿陛见皇上。说完,他连茶也来不及喝一口,就骑着高头大马回去了。贾政他们猜不出是什么来头,只好匆匆忙忙地换上官服,上朝去了。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荣府的世仆、现任管家赖大和二三个管家气喘吁吁地骑着快马赶回来报喜:“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老爷请老太太急速率领太太们去谢恩。”
听说荣府大小姐贾元春晋封贵妃,一时间荣、宁二府上下里外,到处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不断。不久皇上又降下谕旨:嫔妃才人,每月逢二、六两天,可在宫中会见家人;家中有重楼别院的,还可回家倾诉骨肉之情,享受天伦之乐。于是,贾府就在府址后面选了地,在原来花园的基础上建造起省亲别院。二府里的人,日夜忙乱,直到十月里,别院的各项工程方才全部竣工。贾政这时才稍稍定下心来。他又请贾母进院,反复斟酌检查,直到看上去再没有什么遗漏和疏忽的地方了,才敢向皇上奏本。皇上降旨,恩准明年正月十五日元宵元妃省亲。这样阖府上下更是日夜不停地作准备,连个新年也没法好好过了。
转眼间元宵就快到了。从正月初八开始,就断断续续有太监先来查看路线,哪儿更衣,哪儿受礼,哪儿设宴,哪儿休息;又来人指示贾府人员哪儿出入,哪儿用餐,哪儿谈话;还有其他的种种礼仪。一直忙到十四日,一切准备就绪。当晚,阖府上下都不曾合眼睡觉。
好不容易挨到十五日五鼓时分,从贾母起,所有有官爵的人,都按官品大小着装。从西街门外到荣府大门,大家排着队肃立恭候。正等得不耐烦时,只看见一个太监骑着马过来,贾政连忙迎接,问他消息。那太监用一种很熟悉内情的口吻对大家说:“早着呢,还有好多事要办。恐怕要到傍晚才能出发呐!”
凤姐听说,赶紧请老太太和邢夫人、王夫人她们回房去休息。过了好长时间,又有十来个太监气吁吁地赶来通知说快来了。这当口,贾赦带领全族的子侄站在西街门外,贾母率领全族的女眷站在府门外,列队迎候。
谁知一切准备就绪,老半天又没动静了。就在大家松懈下来,以为没事儿的时候,忽然看见两个身穿红衣服的太监骑马慢慢地过来,到了西街门下马,面朝西垂手站立。一会儿又来一对,也和前面一模一样站好。
没多久,就又来了十几对。这时空中已隐隐可以听到轻细的鼓乐声响。宫女和太监们,有的擎着龙旗,有的打着羽毛官扇,有的提着镶嵌了金色花纹的香炉,有的撑着曲柄七凤黄金伞,还有的捧着香珠、刺绣手帕、拂尘等等,一队队从人们面前鱼贯走过。排场阔绰,气势浩大。好不容易走完,最后才看见八个太监拾着一顶上有金顶,周身金黄,绣着凤凰的大轿子,缓缓地从远方过来。贾母她们知道是元妃来了,立刻跪在路旁迎接。早有太监们飞跑过来,扶起她们,轿子驶进省亲别院,元妃在女官、嫔娥的引导下,走下轿子。放眼望去,园子里各种各样的花灯精致灿烂,原来都是纱绫扎出来的。满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欢快的乐曲声中,处处灯火相映:真正是说不尽的太平景象和荣华富贵。
接着,元妃又在大家搀扶下登上豪华的游船。从船上望去,两边石栏杆上挂满了水晶玻璃做成的各种式样的风灯,亮晶晶的,像雪浪上缀着一朵朵银花。冬天的杏树柳树花叶都凋零了,就用无数的通草,绸绫、纸绢剪贴成花和叶,粘在树枝上。水里浮着的许多水鸟,也都是螺蚌和羽毛精心制作的。好一个透明的玻璃世界,灿烂的珠宝乾坤!看得元妃也只有连连摇头,默默叹息:“真是太奢华,太耗费了。”
下了船,巍峨宏伟的宫殿矗立在眼前。元妃看到上面题着“天仙宝境”四个字,赶忙叫人换成“省亲别墅”四个字,这才进了行宫,上了正殿。两边奏乐,贾母、贾赦、贾政和家里的女眷分别在月台上列队迎接,等到元妃传下谕令“免了”,大家方才退下。
礼仪结束以后,元妃下座换了衣服,来到贾母的正房。她要行家礼,吓得贾母她们赶紧跪下阻止。亲人相见,礼仪如此繁复威严,元妃心里只觉一阵难过,泪水一下子溢满眼眶。她走上前来与亲人见面,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三个人都有满腹的话儿要倾吐,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一时间,你看我,我看你,只是轻轻地抽泣。其他女眷围着她们,目睹这一骨肉至亲相见的场面,也一个个都默默无言,悄悄地抹眼泪。
过了好一会儿,元妃才强忍住悲伤,勉强做出一副笑脸,安慰贾母和王夫人:“当年已经把我送到那无法与亲人相见的地方了,今天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与亲人团聚一会儿,怎么不说说笑笑,反倒哭个不停?待会儿我回去了,也真不知道还要过多少日子才能回来见上一面呢!”她本想劝劝大家,谁知说到这儿,禁不住又哽咽起来。邢夫人怕大家再伤心,急忙上来劝解。元妃问起许多亲眷怎么不见了,王夫人启奏说是薛姨妈、宝钗、黛玉她们都是外来的亲眷,没有封过官职,所以没敢擅自进来。元妃连忙叫人把她们请来。母女、姐妹团聚,彼此倾诉着这些年的离情别意和家务私情。
这时,贾政来到帘外边,向元妃请安。元妃隔着帘子,凝视着父亲因为操劳而日渐苍老的脸,泪眼模糊,满含辛酸地对父亲说:“普通的种田人家,虽然粗茶淡饭,却能享受天伦之乐。现在女儿虽然富贵至极,然而亲生骨肉天各一方,哪儿来一点人间家庭的乐趣!”
贾政听了,黯然伤神,含着泪水启奏说:“谁能想到我们这样寒微的家庭飞出了你这样光宗耀祖的凤凰!我们祖上多少代人修来的善德,凝聚到了你一人身上,也荣幸地恩及我们夫妇。我们即使肝脑涂地,又怎么能回报皇上恩德的万一呢!贵妃你干万不要把我们夫妇的晚年挂在心头。只希望多加保重,勤谨恭敬地服侍好皇上,才不辜负皇上如此丰隆的大恩啊!”
接着,贾政又告诉元妃,省亲别院里所有亭台轩馆匾额都是她的亲弟弟宝玉题的字,元妃听了,欣慰地笑了:“果然长进了。”她问众人:“怎么人群中独独没见到宝玉?”
贾母启奏说:“没有妃子的谕旨,外面的男人不得随便进来。”元妃一听,就命令快让宝玉进来。一见宝玉,她伸手就将他搂在怀里,疼爱地抚摸着他的头颈,感慨万千地说:“比以前长高了好多…”一句话没说完,眼泪竟像雨珠般地落了下来。
这时,凤姐等人上来请元妃就宴。在宝玉的引导下,元妃来到园中,只见园中火树银花,处处装点得华丽新奇,极尽人间豪奢。她登临楼阁,游览山水,自然赞不绝口,同时又劝戒周围亲人:“以后不要这样奢华,这儿的布置已经太过分了。”
盛大的晚宴上,元妃趁兴挑了几处自己最喜欢的风景,亲自改题了景名,如“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浣葛山庄”、“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又题此园总名为“大观园”。她余兴未尽,又当场题诗一首: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题完以后,元妃觉得自己的才华有负眼前的良辰美景,于是笑着请各位姐妹每人题一首诗、一块匾。建园时宝玉的题匾咏诗,最让她喜出望外,所以特意让宝玉一人为“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大风景各赋五言律诗一首,自己要当面看过,以不辜负自己从小对他教育的一片苦心。宝玉见元妃这样器重,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到一边构思去了。
贾府小姐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人当中,探春诗才最高,但想想实力难和薛、林一争高下,只好勉强随大伙儿敷衍了事。贾珠的遗媚李纨皱尽脑汁凑了一首。元妃将各人的诗作一一看完,称赞了一番,认为还是薛、林两位妹子写的与众不同。其实,林黛玉原本是一心要在今儿晚上大展奇才,将大家压倒的,不料元妃只让每人各写一匾一诗,也不好多写,只是随便作一首五律应应景罢了。
这时,宝玉刚作完“潇湘馆”、“蘅芜苑”二首,正为“怡红院”一首开头的典故费尽心机。宝钗转眼一瞥,看到宝玉的窘态,就趁大家议论各首诗长短的时候,悄悄地朝他努努嘴,推推他,把一则唐人咏芭蕉的典故告诉了他。宝玉一听,恍然大悟,笑着在她耳边打趣说:“你真是所谓‘一字师’了。从此我只管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
宝钗也悄悄对他说:“还不赶紧做完!谁是你姐姐?那坐在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呢!”怕耽误他作诗,宝钗说完抽身就走开了。
再说黛玉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心里很不痛快。她看见宝玉一个人要作四首,正在一旁冥思苦想,心想干脆代他写一二首,也好让他省点精神,于是就走到宝玉桌边,悄悄问他:“都有了?”
宝玉愁眉不展地告诉她:“才有了三首,还少一首‘杏帘在望’呢!”
黛玉看他一副苦恼的样子,就说:“既然如此,你就抄录写好的三首罢。你抄完,我也替你写好了。”说完,低下头稍稍想了想,就吟好一首,写在小纸条上,搓成纸团,扔到他脚下。宝玉打开一看,果然比自己前面写的三首高过十倍,连忙恭恭敬敬地用正楷抄好呈上。
元妃看完,满心喜悦,称赞宝玉果然长进了,又特意指出“杏帘”一首为四首之冠。然后元妃点了四出戏。看完以后,她把宫中带来的礼品赏赐给大家,从贾母直到下人、戏子都得到了一份不同的礼品。
大家谢恩完了,已经到了分手的时刻。元妃听到太监启奏请她回殿时,不由得泪如泉涌。怕长辈伤心,她又强作笑脸,紧紧拉住贾母和王夫人的手,不舍得放开,再三再四地叮咛她们保重身体,不要牵挂。如果明年省亲,再不要这样奢华糜费。说完,大家已经哭成一团。无奈皇家规矩,不能违抗,元妃也只有硬硬心肠,上车回宫。大家又好不容易劝慰了贾母王夫人,搀扶她们出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