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寻宗」陈姓的历史来源
陈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姓之一,当今,全国陈姓发展尤为迅速,陈姓人口有五千余万,约占当今汉族人口的4.53%,为中国第五大姓。在台湾陈姓为第一大姓。在国内分布极其广泛,尤其以河南、湖南、广东各省为多。
陈姓远祖是黄帝,血缘先祖是舜帝。周武王封胡公妫满于宛丘(河南淮阳),陈国成立,妫满成为陈姓得姓始祖,淮阳是陈姓的祖源之地。陈国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国,共传20世、26代君主,历时588年。陈国灭亡,国人纷纷出逃,分散各地,以国名为氏,陈氏开始了新的繁衍播迁。陈国灭亡后陈氏重要的分支有:一陈完公后裔,三陈吴公后裔,四陈亢公后裔,五陈衍公后裔,六全温公之后裔。两汉时期,颍川郡取代宛丘成为陈氏发展另一个重要基地,历史上陈氏的发展,大部分是从颍川出发的,颍川陈氏始祖为陈实。其他陈氏支派还有,以陈胜为代表的阳城陈氏,以陈平为代表的阳武陈氏以及与陈姓同宗的齐国田姓子孙,其代表人物有田儋、田假、田荣、田市、田横等人的后裔。三国两晋,陈氏广泛分布于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晋末到南朝,大量中原陈姓南迁。到南朝时,陈姓已成为江南大姓之一,陈霸先建立南陈王朝,使得陈氏发展到另一个顶峰时期,使陈氏子孙遍布长江与粤江之间。唐宋之际,江州义门陈氏兴起,成为当时的豪门大族,开山之祖为陈旺,其后裔分居江南各地。唐宋时期,中原陈氏纷纷南迁,比较大的几次迁移是:一是“开漳圣王”、陈远光入闽,被尊称为 “北庙”始祖。陈元光的子孙称“开漳圣王派”,成为福建、广东、台湾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二是颍川陈实后裔陈邕,从陕西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迁至漳州南厢山。被当地陈氏后裔尊为“南院”始祖;三是五代光州固始陈氏,随王潮兄弟入闽至漳州,后来成为当地的望族;四是隋朝时期,中原人陈迈镇守福建莆田,其后裔号称“十八陈”,成为莆田著姓。此外湖南、广东陈姓成为当地望族。元末明初之际,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建立汉国,让陈姓进入了皇室的序列,不过这次辉煌如流星划过夜空,没有使陈氏重新走向辉煌。明、清时期,陈姓不仅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也开始从东南沿海向台湾迁移,而且还有许多人侨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欧美的一些国家。
陈姓渊源
陈姓的远古历程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和陈氏的血缘之祖舜帝开始。黄帝被认为是陈姓的史前远祖,而舜帝则在家谱上被认为是陈姓的血缘先祖。陈姓部落是炎黄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封地在宛丘;舜帝时期,陈氏部落处于极盛时期,到夏代一度衰落,商朝略有转机,自周武王将长女嫁给胡公后,陈姓开始显赫起来。周武王灭商以后,寻求舜帝后裔,以为祭祀舜庙,将胡公封于陈(宛丘)。陈国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备受周武王以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主的尊宠。可以说陈氏在陈国建立以前,陈姓除了血缘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指为部落的称号,陈国建立是陈姓由部落符号向血缘家族符号转化的标志。陈国开国公胡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国,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主,历时588年。
有关胡公的记载,历史书籍较多,但大多记述较为简单。《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记载“姓妫,名满。相传为舜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封于陈,称为胡公,为陈国开国君主。”《河南历代名人辞典》:“妫满,西周初陈国开国国君,又称胡公”,相传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求舜之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今淮阳),并以长女太姬配之。”《新唐书》记载“陈氏出自妫姓,虞帝舜之后。夏禹封舜子商钧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生满,武王妻以元女大姬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是为胡公。”《左传》昭公八年记载“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舜。”
由上面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原因大概有二:一妫满之父遏父效忠于周朝,追溯历史他们同祖同宗,易于统治。而受商人封于宛丘之地的舜帝另一后裔虞遂的后人被认为是亲商的,所以周武王灭之而以妫满代替。二妫满品行好,胡公不淫,没有随着商纣王而沉沦。至于周武王将妫满封于宛丘,主要是此地曾经是古代陈丰部落的居住地。陈丰部落是黄帝部落联盟中重要的一支,妫满是舜帝后裔,他们一脉相承,而传说中的舜帝出生地也离此地不远,便于祭祀。
妫满,谥号胡公,谥号是古代贵族死后,依照其人生前事迹功过,评定的一个称号,为何要谥妫满为胡公呢?《逸周书·谥法解》“保民耆文曰胡,弥年寿考曰胡”,按照周朝的谥法,我们寻找到这样的答案,胡公谥号在于妫满年高寿长,这就是胡公谥号的由来。
陈胡公被周武王封于宛丘,宛丘的意思是“宛中之丘”,“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这样的地方,易守难攻,在原始社会部落都选择这样的地形定居。宛丘曾经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的故都,不远处有画卦台,相传伏羲于蔡水得龟,始画八卦就是在这个地方,附近至今还有伏羲墓。西周时期,这里曾经是陈国君民游玩的地方。传说胡公为了防御攻击,在宛丘修建了宛丘城。宛丘在今淮阳县城东三里,根据《陈风》所载,当时的宛丘城为方形,周长九里十三丈,城墙高二丈四尺,有四个门,门有三重。绕城筑有土郭一道,即是护城堤,堤高丈许,以防止水患。今胡公妫满的墓葬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为城壕有水侵蚀墓葬,故以铁加固保护,民间称为铁墓。
陈国建立以后,一度曾经十分强大。东周初年,陈国与蔡国、郑国同为中原大国。陈国全部领土位于豫东大平原上,河川纵横,土地肥沃。陈国在周武王初封时期不过周围百余里之地,但在周初封建诸侯中,有近八百个诸侯,根据周朝体制:四海分为九州,州方圆千里。每州建有方圆百里的诸侯国三十个,方圆七十里的诸侯国六十个,方圆五十里的诸侯国一百二十个。周朝同时规定了公爵国与侯爵国方圆百里,伯爵国方圆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国方圆五十里。陈国是侯国,初封之地方圆百里,随着陈国势力增强,其国土面积也不断扩张。陈国所辖范围包括今河南淮阳县、开封市、新蔡县、柘城县、鹿邑县、太康县、西华县、扶沟县、商水县、项城县以及安徽省北部部分地方。
陈姓历史悠久,如滔滔江河绵延在中国的历史版图上。期间陈姓不断衍化出其他的姓氏,同时又有不同的姓氏融合到陈姓的主流之中。探索这一进程,我们将看到陈姓发展的生动历史。与陈姓异姓同宗的姓氏有田、王、孙、车、陆、敬、袁、孔、庆、夏、司徒、司城、少西、威、靖、尝、法、五王、子鞅、子穆、子尚、子芒、子禽、仇子、子石等四十多个。而刘、曹、高、黎、白等姓都有改姓为陈的。另外满、壮族、苗族、京族、羌族、瑶族、土家族、回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也有陈姓源头。
祖地淮阳
淮阳古称宛丘,又称陈。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神农氏、舜帝先后在此建都。六千多年之间,羲皇子孙在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劳作和征战。他们在这里创造了华夏远古的灿烂文化,使其成为一盏光辉灿烂的历史明灯。伏羲在此“作网罡、正姓氏、制嫁娶、画八卦、造琴瑟”;繁衍了人类。神农氏“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原始农业。到了夏代,陈属豫州。周封舜后裔妫满于此,置陈国。春秋楚灭陈国置陈县,秦置陈郡和陈县,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建都于陈,称陈王。西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封儿子刘友为淮阳王,置淮阳国,以在淮水之北得名。东汉置陈国、陈郡。三国魏太和六年,著名诗人曹植被其侄曹睿封为陈王。隋置陈州和宛丘县(今县城)治于此。明代废宛丘县入陈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陈州府治,置淮宁县。1913年废陈州府,改淮宁县为淮阳县,1949年属淮阳专区,1953年属商丘专区。1965年属周口专区,1969年属周口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