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里的高束腰是什么 ?与束腰有何区别?
束腰:家具面板与牙子之间的向内收缩的部分。束腰来自须弥座。
传统家具,凡结体作方形或长方形的,一般可以用“无束腰”或“有束腰”作为主要区分。在有束腰结体又有束腰与高束腰之分。
我们先来看一下有束腰与高束腰在结构上的区别。
有束腰家具,腿足与上部构件结合时常用抱肩榫结构,如上图。足端出长短榫与上部边抹结合,腿子在束腰部位一下切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与牙子的45度斜肩及三角形榫舌拍合,斜肩上做挂销以备与牙子的槽口套挂。一般,有束腰抱肩榫造法,束腰与牙条多一木连做。这样能有效保证束腰与牙条之间出现长条的拼缝,同时也有效保持架构的坚实性。
如上图,明紫檀有束腰鼓腿彭牙方凳把束腰运用的恰到好处。方凳有束腰,鼓腿彭牙,马蹄足,线条流畅,凹凸有致,精致匀称,个构件交代的恰到好处,为明式家具造型简朴却线条流畅饱满的典型代表。
那么为什么还要用到高束腰呢?我们先看高束腰结构的构造图。
通过上图我们看出,高束腰结构与有束腰结构同样为抱肩榫造法,只是它的腿足上端外露一部分且开槽口,以嵌装束腰两端的榫舌。束腰与牙板不再一木连做,束腰上端嵌装在边抹底边的槽口内,下边则嵌装在牙条上边的槽口内。这样,整个高束腰形成了一个可供装饰的平台。
上图带底座供桌采用的便是高束腰造法。束腰中间加矮老,将束腰分隔成两段,中间嵌装绦环板。供桌上部与下部都采用高束腰造法。往往与高束腰一同出现的还有“托腮”。托腮即为束腰与牙条之间的台层。
肥厚的托腮,能有效的与边抹线脚作呼应且有效的衔接束腰与鼓腿彭牙的弧度。
束腰一须弥座有着深厚的渊源。束腰与高束腰在使用上根据家具风格的需求而设。
一般居室家具束腰构造较多,如有束腰杌凳或有束腰条桌、方桌等。
高束腰家具多用于供桌、香几等用途明确的家具。高束腰部分给家具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个性装饰空间。
虽腿足上端未露出短柱,以它束腰的高度应该也算高束腰构造了。束腰与高束腰并非需要黑白分明的区别。这种高束腰的使用,更多的突出了家具的隽秀与劲挺,均衡了各个构件的比例,这是一件非常成功的案例。
高束腰部分加景泰蓝装饰,与桌面的景泰蓝相呼应,这是用束腰不能实现的。
高束腰间加绦环板、雕刻或抽屉,是高束腰独有的特色。让家具既隽秀华美又增加审美及收纳用途。这也是我们在隶属华美范畴的明式家具中常见的。
总之,束腰与高束腰各具风格,各有千秋。只能说,环肥燕瘦,各领风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