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相关传说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有扫墓和踏青的习俗,据说清明节的来历源于一个传说。
传说在春秋时期,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因为重耳在晋国很有声望,所以一些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流亡途中,他们一路风餐露宿,重耳由于疾病交加、又饿又累,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们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随臣介子推悄悄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从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后来重耳得知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公元前636年,重耳登上了晋国王位,史称晋文公,那些当年陪伴晋文公流亡的大臣很多都得到了重赏,唯独没有奖赏介子推,很多大臣都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但介子推这个人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于是他便做出隐居绵山、独善其身的选择,他打点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知道后,羞愧莫及,急忙带着大臣赶到绵山亲自去请介子推,由于那里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始终不见介子推的影子,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只留一条道路,逼出介子推。一时间,大火烧遍绵山,绵延数百里,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三天后,晋文公再次上山寻找,却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晋文公从树洞里发现了一片衣襟,衣襟上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到了第二年,晋文公带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却发现那颗老柳树死而复活了,于是就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因为这两个节日很近,后来人们把这两个节日合而为一,这样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缅怀、追思的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