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之战:与英法以三大列强交锋,埃及为何能逢凶化吉?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后,中东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凭借这次立国之战,打服了周围几个阿拉伯国家,算是在巴勒斯坦地区稳住阵脚了,等于说这块地盘换主人了。
其次,埃及的法鲁克王朝,在这一战过后被推翻了!埃及共和国由此诞生,纳赛尔虽然是第二任总统,但的确是埃及共和国的缔造者,因此被称为埃及国父,相当于埃及也换了主人。
两次大换血过后,中东地区迎来了全新的局面。埃及作为阿拉伯国家的话事人,国家力量是周围几个阿拉伯国家里最强的。因此以色列要想稳坐钓鱼台,肯定要先把埃及打服了不可,等的就是一个机会。
与此同时,英法两国在苏伊士运河的利益,面临着被埃及新主人收回的风险,因此英法两国,也打算将这个新诞生的埃及共和国消灭在襁褓中。
这么一来,英法以就有了共同的目标,把埃及打服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就是苏伊士运河之战,便拉开了序幕。
一、英法以走到一起,绝非偶然。
纳赛尔这个猛男是个强硬派,这位老兄一上台就宣布了几件大事。
- 第一,埃及共和国要从英法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将来这里的收入,就全归埃及所有了!英法两国气的差点没吐血。
- 第二,埃及共和国封锁了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这里是以色列通往红海的唯一出海口。
- 第三,埃及共和国不允许以色列的船只,进入苏伊士运河。
好家伙,这3件大事,把英法以3国给得罪光了。尤其是以色列,面临着被封锁的危机,他们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英法这边倒是想先通过联合国对埃及施压,因此召集了一场22国的大会,结果大家都不支持英法两国的方案。
老大哥们都不管了,那英法可就要动用武力了!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又考虑到了自己的身份,啥身份?一来,他们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二来,他们是二战战胜国(法国真要脸),所以他们不太愿意自降身价,直接对埃及动手。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到了以色列。以色列想要动埃及,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毕竟打服了埃及,以色列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说可以拥有出海口,同时可以让阿拉伯各国都心惊胆战,不敢再招惹自己。总之以色列有一万条理由想要弄埃及。
既然目标一致,那就开干呗!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
- 第一步,以色列先派遣大量战斗机,对埃及的西奈半岛进行轰炸,以此吸引埃及的主力大军。
- 第二步,英法两国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亚丁、航空母舰上出发,用轰炸机将埃及的军事基地给炸了。
- 第三步,英法联军从塞得港登陆,继而攻入运河区。一旦占了运河区,那留在西奈半岛的埃及主力,可就没了退路了!
- 第四步,以色列大军和英法联军,对埃及主力大军进行包饺子。分赃时,以色列可以得到西奈半岛,而英法则得到包括苏伊士运河在内的埃及绝大多数地盘。
好家伙,这一套组合拳,要是真的按计划打下来,那真够埃及喝一壶的,哪怕是直接导致亡国,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么埃及是怎么脱险的呢?
二、美苏态度,决定了埃及的生死。
纳赛尔不愧是埃及国父,英法以按计划进行后,逼迫纳赛尔签订不平等条约,结果被纳赛尔一口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以只好对埃及进行了各种狂轰滥炸。纳赛尔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带领更多埃及军民,开始了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一场闪电战,没多久便打成了持久战。英法以3国也没想到,埃及的纳赛尔会这么硬。当年他们收拾法鲁克的时候,可是轻而易举的啊!
有人说,正是纳赛尔的这种威望和决心,才使得这场战争走向了胜利。其实这就比较扯淡了,毕竟埃及的实力摆在那里,打完了就打完了。只要英法以3国不断对埃及进行轰炸,那埃及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局势逆转呢?其实美苏两国在其中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苏联,他们只用了3封信,就解救了埃及。
第一封信:给以色列。
苏联首先对以色列发出了警告:本古里安老弟,你要继续这么搞下去,那我们就很难保证以色列还能继续以一个国家的形式存在于地球上了。
好家伙,这话一出,以色列扛把子本古里安,立马擦了一把汗。毕竟在苏联面前,以色列算个球啊!
第二封信:给英法。
这还没完,苏联又给英法两国写了一封信:你们现在对埃及降维打击,那么咱问问你们,如果哪天,有一个比你们强大若干倍的国家,用更加先进的毁灭性的武器对付你们,你们又该咋整呢?
好家伙,这封信去了以后,英法两国立马慌了啊,呆子都知道苏联口中的那种武器是什么。谁也不愿意做第二个日本。因此他们立马跑去找他们的大哥老美:大哥啊,咱可都是北约成员国,是兄弟国家,关键时刻你可别掉链子啊!
第三封信:给美国。
英法以背后的老大,其实就是老美。既然小弟们都收到信了,他这个当大哥的,自然也少不了。
苏联给老美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了这么一封信:老艾啊,手底下的兄弟瞎胡闹,你也不制止一下?手下人,不时常提点提点,很有可能引发三战哦!
这封信去了以后,艾森豪威尔也有点儿慌了。一边是小弟们在寻求支持,一边则是苏联的恫吓,你让老美何去何从?
三、一锤定音,埃及起死回生。
老美对英法其实也有点儿不满,毕竟他们在瓜分埃及、掠取苏伊士运河利益的计划中,根本就没把他们的大哥老美放在眼里,甚至连口汤都没打算分给老美。
老美这可就不太爽了,所以说,他们从心理上是不愿意帮衬英法的。不过大家又都是北约的成员国,丝毫不管,面子上岂不是过不去?
因此,老美玩了一出无间道。
- 首先,他们对外宣称,英法是自己的铁杆盟友,谁敢动他们,就是动自己,那就死磕到底好了!
- 其次,他们对英法传达消息,只要苏军不进攻欧洲,或者埃及不进攻英法的舰队,那就不存在北约受到威胁的情况,那咱就不好出手了。
- 再者,他们要求英法两国在12个小时之内,必须停火。
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有最后一条才是关键。等于说,老美一锤定音,把英法给卖了。这么一来,局势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为了保证小弟能听话,老美选择大量抛售英镑,导致当年的英镑直接下跌了15%左右。
再加上当时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英法的贪婪行为,都表达了不满。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纷纷中断了英法两国的石油供应。在这种情况下,英法无奈,只好选择了罢兵。埃及就这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写在最后:以色列还想找个台阶下。
这里面最尴尬的就是以色列了,被英法怂恿着打了这一仗,结果仗还没打完,英法就先撤了,你说这不是扯犊子吗?我还没上车,你们没发现吗?
留在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队这个时候,就显得有点儿尴尬了。继续往前推进?不怕吃苏军的铁拳吗?往回撤?对得起父老乡亲们的期望吗?
为此,以色列迟迟不肯撤军,直到4个月以后,埃及和以色列达成了协定,埃及在蒂朗海峡给以色列开了个口子,这样以色列算是有出海口了,以军才在1957年3月撤离了西奈半岛。
这一战绝对是纳赛尔的封神之战,虽然埃及没打赢,但纳赛尔的那种抵抗精神,成为了阿拉伯各国崇拜的对象。为此,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埃及一直都是阿拉伯各国的话事人,而纳赛尔更是成为了阿拉伯联盟的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