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鸟的羽毛为什么是红色的 是怎么来的,你知道不?
沿着北京动物园水禽湖西边的道路向北前行,过月桥后小溪西面岸边的第一个展区就是火烈鸟馆。
火烈鸟是俗称,其正式名称为红鹳。
这是一个古老的鸟类类群,曾在美洲大陆发现了大批的化石,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鹳形目、红鹳科。虽然是一个科,但现生的种类仅有3属6种,包括分布于整个美洲的美洲红鹳(图1),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中部和西部以及非洲的大红鹳(图2),分布于南美洲的智利红鹳(图3),分布于非洲东部、南部和印度西北部的小红鹳,以及另外2种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列斯红鹳和蓬那红鹳。其中前4个种类在北京动物园都有展出,因此北京动物园也是我国饲养红鹳种类最多的一家动物园。
左上:美洲红鹳;右上:智利红鹳;下:大红鹳▲▲▲
欣赏红鹳,首先就是看它优雅的体态。
红鹳是大型涉禽,体长大约在80—140厘米之间,体型长得很奇特,比较纤细,头部很小,眼睛更小,与其高挑的身材相比,显得很不协调,但却能够在水下觅食时缓解水对眼睛的压力。细长的颈部常弯曲呈“S”形。它的翅膀较长,尾羽却很短。此外,它还有一双又细又长的“瘦”腿,脚上向前的3个短趾间具完全相连的全蹼,后趾则较小而平置,有的种类则无后趾。整体看上去,红鹳的形态显得高雅而端庄,无论是亭亭玉立之时,还是徐徐踱步之际,总能给人以文静轻盈的感觉。
再让我们来欣赏红鹳美丽的羽色。各种红鹳都是雄雌相似,羽毛主要由浓淡不同的红色、粉红色或白色所组成,例如大红鹳又叫玫瑰色红鹳,主要羽色是淡淡的玫瑰红色,远看时为白色,只有翅膀上的覆羽为朱红色,飞羽为黑色,但在不飞行时,几乎完全被覆羽所遮盖。▼▼▼
不过,最令人惊奇的还是美洲红鹳,它是所有红鹤中羽色最为艳丽的,其全身的羽毛主要为朱红色,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泽闪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红鹳(以及火烈鸟)的名字也正是来源于此。▼▼▼
红鹳主要栖息在沼泽、海岸等浅水地带,大多数种类喜欢结群生活,特别是美洲红鹳,往往成千上万只,甚至多达10万只以上聚集在一起,一个挨一个紧密地排列着,与雁类相似的叫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远远望去,红腿如林,似蜘蛛一般,一条条长颈也频频交替蠕动,十分壮观。如果从空中向下看,遍地通红,绵延好几千米,宛如一片在原野上沸腾着的红色波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在飞翔时,红鹳把颈部和两腿伸长呈一条直线,与展开的双翼组成“十”字型,而且只要有一只飞上天空,就会有一大群紧紧跟随,边飞边鸣,就像一条彩练从蓝天白云中掠过,其场景蔚为壮观。
美洲红鹳鲜艳的体色与它所摄取的含有大量色素(如类胡萝卜素)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包括含有一种特殊的叶红素的螺旋藻。当美洲红鹳吞噬这些食物后,这些色素就在羽毛中积存起来,从而使自己的羽毛如火焰般鲜红。
红鹳生有一个极其别致的长喙,从中央部位隆起并突然向下弯曲,呈镰刀形,上、下喙的边缘都生着似鸭齿状的栉形细齿列,其结构高度适应于从泥水中滤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小动物或者藻类等微小的植物为食。由于不同种类的红鹳的喙都有自己独特的组成色块,因此喙也成为区分种类的一个重要标志(左下图为美洲红鹳,右下图为大红鹳)。▼▼▼
红鹳进食的方法也与众不同,十分奇妙,先把长颈弯下,头部翻转,倒垂向下,上喙在下,下喙在上,喙尖朝后,埋到水中,然后一边走一边用弯曲的喙向左右扫动。这样水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就飘浮到水面上了。由于它的喙的构造特殊,倒置在水中就像个大筛子一样,可以快速地将水吸进来和滤出去,并使食物留在嘴里。另外它的舌很大,也可以帮助将水压出和防止吞食大块的物体。▼▼▼
在动物园里,饲养员则主要投喂海虾以及由粥、搅碎的熟鸭蛋、鱼片、虾干、窝窝头、红萝卜浆、全价颗粒料、禽用多种维生素等混合而成的流质饲料供它取食。
在野外,红鹳的繁殖也大多是集团式的,成百上千只在一起组成一个求偶群,但婚配却主要是“一夫一妻”制。它营巢在三面环水的半岛形土墩或泥滩上,有时也在水中用杂草建筑一个“小岛”。筑巢时用喙把潮湿的泥巴滚成小球,再混入一些草茎等纤维性物质,然后用脚一层层砌成上小下大、顶部为凹槽的“碉堡”式的巢,别具一格,坚固耐用,任凭大雨冲刷也不会倒塌。每个群体的巢常常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构成一个很有秩序的“小村落”,其内还开掘有许多小沟,以便与水面相沟通。在营巢期间,红鹳的性情有时也变得凶猛而好斗,不时因为争夺“地盘”或抢劫巢材而发生一些小小的冲突,双方以喙相对,互相攻击,这种情况在动物园里也经常能够看到。▼▼▼
红鹳的卵呈淡白色,每窝仅产1一2枚。孵卵工作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担任,孵化期大约为28—32天。雏鸟出壳后,背部绒羽呈灰色丝状,腹部和腿的绒毛为白色。有趣的是,雏鸟从出生到长大主要是从亲鸟嘴里接受其发达的嗉囊内壁腺体里分泌的暗红色的乳状物(红鹳乳)来生存的。▼▼▼
雏鸟出壳后羽毛一干,马上就能下地行走,第二天即可下水游泳,到了两个半月的时候可以飞翔,一年以后,体形几乎同成鸟一样大了,但这种亚成鸟的体色仍然是灰白色的,头、颈和上背色较深,肩羽和翅上覆羽具有暗褐色的羽干纹,直到第3年才能变为成鸟的羽色,并达到性成熟。▼▼▼
由于红鹳极富观赏性的体态、羽色和行为,我国各地的大、中型动物园中都有展出,有的还有非常优越的丰容效果。▼▼▼
红鹳从前在我国野外没有分布,但自从1997年9月在新疆哈密市首次发现1只大红鹳的亚成鸟之后,全国已经有近三分之二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记录到大红鹳。它们是自然种群的扩散,还是从动物园逃逸的个体?这种各地相继出现大红鹳现象不仅受到了鸟类学研究者的关注,也引起了广大鸟类爱好者的极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