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怎样调理效果最好(脾胃不好,脾胃不好怎么办?医生教你如何调理)
在长期的临床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许多胃肠道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的情绪。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已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强迫、失眠、工作紧张等负面社会心理状态,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认为这些因素是慢性胃炎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不良情绪对胃肠道的影响
以往我们通常认为,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原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粘膜损伤因子、免疫机制、饮食不规律、遗传因素等有关。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能够明显影响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胃肠敏感性增高、运动功能失调。
淮安市淮阴医院的一项临床试验表明,女性胃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黛力新辅助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其治愈率要高于一般治疗。黛力新即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焦虑药,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和焦虑状态。
这项研究显示,人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之下,胃肠蠕动呈抑制状态,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而症状的反复又加重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治疗中加入黛力新,可以减轻焦虑状态,从而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状。
二、传统医学对情志与脾胃关系的研究
我国传统医学对心理因素与脾胃的关系早有研究,《黄帝内经》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有分成五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指出:“在志为怒,怒伤肝……在志为喜,喜伤心……在志为思,思伤脾……在志为忧,忧伤肺……在志为恐,恐伤肾。”
在《素问·举痛论》中又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由此可见,心理情志的变化与脏腑功能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情志失常,会导致气机升降失司,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常。
脾对应的情志为思,即思虑,在临床上,或者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经常见到,因为思虑过多导致的消化不良。其实不仅是“思”这一种情志,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良情绪都对脾胃功能有影响,如焦虑、抑郁、沮丧、紧张、忧郁等等。
在清代唐宗海的《血证论》中说:“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可见肝对脾胃有着重要的影响,《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行相生相克,分别对应人体五脏,肝属木,而脾属土,五行之中木克土,因此肝脏的变化很容易影响到脾胃的功能。
对肝脏影响最大的情志应当是怒,“怒则气上”,从而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进一步波及到脾胃。而其他的情志,如忧、思等,也会影响到气机的升降,从而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由此可见,许多不良情绪都会影响到脾胃功能。
三、脾胃疾病的心理治疗
中医十分重视疾病的心理治疗,《灵枢·师传》中说:“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其大意是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整其心理状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现代我们常用语言开导、鼓励、安慰、暗示等方法,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解除患者的疑虑,使其心情保持舒畅,从而使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使用药物对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干预
前面说过,在淮安市淮阴医院的一项研究中,使用黛力新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说明对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药物干预可以提高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而这一结论,也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中医治疗中,也有许多对情志进行调节的方法,如疏肝解郁法、疏肝和胃法、健脾理气法等,都可以对情志抑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常用方剂有逍遥散、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疏肝和胃散等。
五、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
在临床上,我们常会采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的方法,对脾胃疾病进行治疗。
对于轻度抑郁的患者,通过语言开导等心理治疗,加上常规的脾胃疾病治疗方法,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中重度抑郁的患者,常常需要抗焦虑药物进行干预,严重者还需要西医抗焦虑药进行治疗。
由于心理状态的不同,有许多患者十分抗拒抗焦虑治疗,在内心深处不认为自己的心理因素与本身的疾病有关。因此,在临床上,医生需要合理地引导患者,通过鼓励、安慰、暗示等方法,使患者调节心理状态,接受正规的治疗。
六、结语
人有七情六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做到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情绪的波动在所难免。但是,剧烈的情绪波动,长久的不良情绪,对脾胃的健康不利。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想要健康与长寿,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舒畅的情志。精神乐观就是防病的要素、长寿的法宝。
很多时候,当我们吃不下饭的时候,不要问自己脾胃到底怎么了,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