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简介及代表作品(“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吴昌硕)
叙述海派艺术的“中国故事”
吴昌硕
初名剑侯、俊,
又名俊卿,初字香补,后更字昌硕,
别署苍石、缶庐、苦铁等。
浙江省安吉县人。
晚清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
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
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
“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
(1844—1927)
/
吴昌硕的艺术另辟蹊径、贵于创造,印初学浙派,继学吴让之,又出入秦、汉印,得益于“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善以石鼓文入印,将封泥、古陶、瓦砖、碑碣文字熔于一炉,印风苍厚淳朴,自成一派。
吴昌硕出生于安吉县鄣吴村的一个读书人家,十多岁时即嗜刻印,磨石奏刀,反复不已;父亲见他近于此道,加以指引,邈得门径,徭乐此不疲。二十九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人文荟萃的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去寻师访友,刻苦学艺。
吴昌硕《牡丹》
/
由于吴昌硕待人以诚,求知若渴,各地艺术界知名人士都很乐意和他交往。1904年, 篆刻家叶品三、丁辅之、吴石潜、王福庵等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治印艺术,发起创立一个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定名为“西泠印社”,邀请吴昌硕参与其事。1913年重阳节印册正式成立,各地金石学者纷纷参加,公推他为社长。印社成立后,每当春秋佳日,举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吴昌硕必往参与。
吴昌硕善于向古人学习。他崇拜的是历代大写意画家,如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赵之谦等。吴昌硕对古人的学习和研究一直贯穿整个绘画生涯,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会,绘画也就出现不同的面貌。早期较稚嫩,带有较多临摹的痕迹,中期已初步将古法融于画中,晚期则更加成熟老练。在学习古人的同时,还受到同时期的任伯年、蒲华、杨见山、沈石友等人的影响。
吴昌硕《重阳画菊》
/
吴昌硕毕生从事艺术研究和创作,专心致志,数十年如一日。直到七八十岁的高年,还以读书、刻印、写字、绘画和吟诗作为日课,乐之不疲。1927年冬农历十一月初六,吴昌硕病逝于上海北山西路吉庆里的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