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人是如何社会化的:这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社会化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终生,根据人的发展周期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这一历程分为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以及成年期。

一、儿童期的社会化

儿童期的社会化也称为基本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儿童期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养其他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确定道德及价值判断标准的过程。

  • 新生的婴儿生理机能很不完备,心理活动处于萌芽阶段。
  •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父母对其基本生物需要的满足已经响应了婴儿的情感需求。
  • 大约三个月,婴儿就能辨认出人的面貌,此阶段必须开始发出和接收强烈的情感信息。
  • 到12-18个月,儿童对外部世界开始产生兴趣和注意。
  •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对符号的理解,儿童的自我概念开始逐步发展,从这时候起的社会化过程对个体意义重大。
  • 3-6岁期间,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人格倾向,这一时期的儿童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
  • 到了学龄初期,儿童社会化发生质的变化,学校使儿童的身心得到了家庭之外的集体锻炼,儿童社会化有更强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儿童的心理向更加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二、青春期的社会化

大量青少年的社会化是以预期社会化的形式出现的,预期社会化是为未来角色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的社会学习过程。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处于该阶段的个体在身体与思想方面都会发生戏剧般的变化,同时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等也会有新的变化,个体需要努力学习以适应这些变化。在现代社会中, 个体不仅受到家庭的影响,而且更多的影响来自学校与同辈群体。

三、青年期的社会化

从社会的角度看,青年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职业角色,参加社会生产生活。青年进行职业的选择,学习所选职业的工作技能,进入具体的社会各行业,过独立的社会生活。这种社会角色的巨大变化可能会给青年带来现实中和心理上的各种困难和不适,青年需要克服这种困难,顺利完成这个阶段的社会化,从而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合格成员。

四、成年期的社会化

进入成年期以后,初级社会化,即在个体的早期阶段为各种成人生活角色所做的基本准备已经完成,个体的自我已经发展起来,但个体的人格依然在成长变化。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个体随着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义务和角色,以适应新的挑战,这一过程称为继续社会化或发展社会化。

在成年期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不断选择、学习与尝试各种社会角色,对现行角色进行重新定义与再创造,生活与事业趋于稳定,心理上更加成熟。

而到了成人晚期、老年期,个体必须调整自己,以面对声望降低、身体衰老以及死亡等。这一时期,个体不断调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完善自己的人格、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并力求达到一个平和的心境,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过去和将来,度过生命的维持期。

五、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青少年和成人经历着一种特殊的社会化形式,指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原有的社会化失效的情况下,为了适应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再社会化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基本形式:强制性和非强制性。

  • 强制性:当某些人不遵从主流的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这些人便会被强迫接受再社会化,以使其重新认同主流价值观。强制的再社会化一般发生在全面控制机构,比如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
  • 非强制性:是个体需要进入一个文化差异巨大的新社会环境时,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如新兵入伍、移民国外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