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究竟几朝代的古都?
借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一句诗,也是最能代表洛阳历史地位、最令洛阳人自豪的一句话,那就是“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的对外宣传口号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离我们很“近”也很“远”。说他近,是从地理上来说,我校离洛阳很近,坐上公交车一元钱就可以到达市中心。说离他“远”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对于洛阳的认识还不够,总感觉这座城市是那么的神秘。洛阳的名气很大(魅力城市、倾国倾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多次位居榜首),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可在现实中洛阳给我们感觉却很一般,又小又土,在新区没有开发之前,远远落后于国内的许多城市。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城市,却引得国内外宾朋频频光顾,这是为什么?洛阳作为千年帝都,其价值不在地上(当然地上也有,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由于北宋以后政治中心的转移,加之洛阳地处中原、天下之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每次战乱都不能幸免(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历史古城没有保存下来,洛阳的精华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那是就让我们从洛阳的地下说起吧。
我们都知道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这七大古都分别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南京、杭州。那么,洛阳究竟是”九朝古都”、还是“十三朝古都”,还是“十五朝古都”。在洛阳建都的朝代究竟有多少呢?(现扼要罗列,并就其文物古迹进行简单介绍。)
1.夏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夏商周被称为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河:黄河;洛:洛河;两河交汇)之间”。但一直没有考古来证明,国家为了搞清楚这段历史,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科研。椐史书记载夏都斟鄩。斟鄩在何处?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偃师市二里头村进行考古发掘,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年的历史,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鄩的所在地。夏朝都斟鄩计94年。
2.商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商朝的都城我们都知道是安阳,其实商朝前期都城不断迁移,商朝中期盘庚迁殷后,都城才稳定下来。就亳来说,郑州有商城,偃师也有商城(西亳:在偃师县西尸乡沟)。商都西亳, 四百余年。
3.西周周族原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与夏、商两族同称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大部落。夏、商时期,周是它们的属国。商朝末年,“武王伐纣(这个地方多说些,孟津作为黄河中下游的重要渡口,在很多地图上都可以找到旧孟津。孟津是武王伐纣通往都城朝歌的主要通道。武王在孟津渡口集结部队,并进行宣誓。这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史记周本纪>>:“九年,东观兵,至于盟津。……是时,诸候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从史书记载我们可知,武王曾在盟津会师,最后部队通过盟津渡过黄河。谙熟历史的毛泽东主席曾多次讲到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1958年11月12日,在郑州会议期间他接见孟津县委书记卫乃如时讲:“孟津是个古县,历史上就是军事战略要地。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统一,军队在孟津过河的次数最多。武王伐纣就是从你们孟津过河。1962年,毛泽东主席同军委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孟津人雷英夫共过晚餐。席间又一次谈及武王伐纣的事,并对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孟津(县名)、会盟(镇名)、扣马(村名)都和武王伐纣有关。基于孟津和武王伐纣的深厚渊源,孟津人在县城南的休闲公园,建造了周武王的雕塑,以为纪念。孟津这个古县之所以得以保留与此有关)”商亡周兴,史称西周。西周有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西安)称为宗周(西周),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洛阳周王城广场有周公营建洛阳城的雕塑,中央院钱绍武)。西周从成王始,诸王均来成周居住、施政。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共有10帝王居洛执政,历时262年。
4.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决定废西都(少数民族的进攻)全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在历史上被分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虽是诸候争霸、列国纷争的时代,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春秋和战国的文化(先秦文化)成为中化文化的源头(百家争鸣)。这个时期被称为轴心期,文化被称为元典文化。这就是建都于洛阳的东周。东周时期,洛阳仍有两座城,一为王城(周王城公园、周王城广场,每个石墩上都有周字,灯柱上的《诗经》,天子驾六的意义何在,要从周礼说起),周公所建。时为周王所居。一为成周(平乐金村),(注:王城和成周的分界线就是廛水)。武王所建,周公复营,时为军事要地。王城作为东周都城有310年历经14帝。成周作为东周都城有205年,历经11帝。洛阳作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周代称冢为山,故名曰周山,洛阳周山森林公园,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迁都雒(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雒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刘邦的文武大臣,多系关东人,不愿意西迁。经过一场辩论,刘邦才决定西迁长安。
6.东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雒阳为都城。东汉时期的雒阳,为天下名都。雒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城址在现今白马寺东部的汉魏故城遗址。东汉从公元25年刘秀始,至公元220年刘协止,经历了196年14位皇帝。(东汉的皇陵区在邙山上,今平乐新庄,只有刘秀坟在黄河边,专家们给了许多猜想;丝绸之路申遗,洛阳是东起点,西安和洛阳之争,洛阳做为东汉的都城理应是起点之一)
7.曹魏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公元213年,曹操病死在洛阳,其子曹丕(pi)继位。不久,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改汉为魏,是为魏文帝,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曹魏从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司马炎灭魏为止,以洛阳为都46年之久。
8.西晋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晋王位,迫使曹奂让位,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仍都洛阳。西晋都洛51年。城址在白马寺东的汉魏故城遗址处。(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
9.北魏公元493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朝阳二中门前的古墓、古墓博物的大墓,相距不远,是北魏的皇陵区)是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他坚持改革,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他提倡学汉文,说汉话、穿汉服,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破坏了的洛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北魏孝文帝的评价有分歧)。北魏都洛阳41年。(龙门石窟就是北魏开始开凿的,是山西云岗石窟的继续)。
10.隋公元604年,杨广在长安即位,是为隋炀帝。他认为洛阳是绝好的军事要地,决定营建东都洛阳城(他第一次登临邙山,遥望伊阙,就对周围的大臣说:“这不是龙门吗?自古以来为何不在此建都呢?”大臣苏威很会说话,回答:“不是古人不知在此建都,而是等着陛下您来建都呢!” 隋炀帝大喜,就以伊阙为天门,在洛阳建都了,都城的定鼎门,就正对着龙门。)公元606年六宫百官迁居洛阳。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迅猛增加,富商数万家。城西的西苑(现在的西苑公园,南昌路和九都路交叉)是全国最大最美的花园。隋朝都洛15年。(隋虽然短暂,但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朝代,隋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水北调东线走古运河)
11.唐唐太宗李世民时,洛阳号称洛阳宫,并下令修葺。公元657年武则天同高宗李治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转移到洛阳了。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公元705年正月,让位于中宗李显。公元712年(太极元年),李隆基继位,帝号唐玄宗。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哀宗,唐亡。唐朝时期,洛阳与长安并重,都是世界上的名都。(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朝,唐朝继续沿用为都。五代至宋,虽然东京汴梁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但隋唐洛阳城继续使用,称西京或洛京。自隋至北宋,隋唐洛阳城的平面布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主要由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定鼎门系郭城正门。自隋至北宋的530年间,定鼎门一直在使用。我市文物工作者,就制作了隋唐洛阳城沙盘模型,曾在洛阳博物馆展览厅摆放了半年。模拟出来的隋唐洛阳城可真大,仅十字路口就有几十个,如果要安装红绿灯的话,恐怕需要60组以以上。这座都城,在当时骄傲得如同今天的纽约,全世界的富商巨贾都来这里经商,街市上不但走动着西域客商,还走动着世界顶尖级的诗人。灯红酒绿与流光溢彩,歌舞管弦与浅唱低吟,那赞美是李白式的赞美,那忧愁是杜甫式的忧愁,当时社会的所有表情,都可以在这座城市找到。)朝都洛阳历经6帝,前后50余年。
12.武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公元690年(天授元年)九月九日,武则天降李旦为皇嗣,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将东都改为神都。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让位,恢复国号唐。武则天执政50年,在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都城。(武则天一生荣辱与我们古都息息相关,可以说洛阳成就了武则天的帝业,武则天创造了洛阳近半个世纪的辉煌,那么武则天为何长居洛阳近50年?其一,洛阳是其入宫的地方,她认为洛阳是其最初的发迹地;其二,长安是李家王朝的中心,皇族势力和门阀影响过于强大,武则天要想成就自已的帝业,,必须远离这两股守旧势力,另外培育和建立自已的政治力量;其三,她残忍害死萧淑妃和王皇后以后,恶梦困扰,长期失眠,萧淑妃被废遭到囚禁之后,曾经大骂武则天:“愿阿武为老鼠,我作猫,生生扼住她的喉咙!武则天知道后,大怒,有意远离皇宫中、摆脱恶梦。其四,以佛抗道,李唐建国经后,一直把老子李耳奉为自已的先祖,把老子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把道教奉为国教,甚至将“道德经”大量地印成小册子,发给所有的成年百姓。武则天想登上皇位主掌朝政,必须利用其它宗教来排斥道教。洛阳恰是佛教的首传之地,佛教极为盛行,佛教圣地理所当然地成为武则天的首选。其五,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因此,武则天来到洛阳以后就声言:“永居洛阳,不回长安!” 龙门石窟与武则天也有不解之缘。龙门石窟中雕琢比较精美的一些洞窟,都是武则天当上皇帝期间建造的,尤其是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造像,她一次就赞助了脂粉钱两万贯,奠定了龙门石窟一千多年的辉煌。)
13.后梁公元907年,朱温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初都开封。公元909年正月迁都洛阳。五代十国的历史便从此开始。后梁都洛4年。(略讲)
14.后唐公元923年,李存勖消灭开封的后梁政权,自立为帝,是为唐庄宗。国号唐,史称后唐。(语文教材上《伶官传序》)初都开封,后迁洛阳。改西都为洛京,又称东都。后唐都洛13年。
15.后晋唐明宗死后,其婿太原节度使石敬瑭当了皇帝。都洛2年,后迁都开封。(略讲)
北宋的赵匡胤出生于洛阳,仍想建都于洛阳,遭到大臣反对,只好以洛阳为西京。北宋之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中心随之南移,洛阳失去了天下之中的地位,逐渐衰落下去。
总结: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古都”的“九”指公认的九个朝代,也有人认为是多的意思,“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数量。特别注释洛阳的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1.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曾经是商的都城。其中安阳最为著名。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中国部分朝代的首都不只一个。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洛阳成为正式都城.3.洛阳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前一次迁洛阳为“行都”,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现在公认的是: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千年帝都”、“百代帝王城”。确实史载以洛阳为都有15朝,105个帝王,历时1650年。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代都城。(西汉都洛时间短,略去不计。武周一朝并入唐代。这样,洛阳便成了十三朝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