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周定王朱橚:朱元璋第五子,被侄儿贬为庶人,在世界医药史上贡献巨大

公元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随后在支持者们的拥戴下即皇帝位。做了皇帝的朱棣,开始大力地搜捕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时期建议建文帝削藩的大臣。

同时,朱棣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怀,稳固皇室的人心。他将大量建文时期被削的藩王恢复了爵位。其中,就包括了他的同母弟弟,朱橚(sù)。朱棣排行老四,朱橚排第五。

朱橚是第一个被削的藩王,其封地在开封,被封为周王,是名副其实的燕王党。因此,自然而然成为了朱允炆的第一个目标。

第一个被削,且朱允炆削他藩的方式,也让其颜面尽失,曾一度成为大明朝皇室酒足饭饱之后所谈论的笑话。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明朝丢人丢脸的藩王,其一生的造诣却极其巨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都是伟大的。

那么朱橚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呢?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朱橚会颜面尽失?其一生又完成了哪些成就呢?

举足轻重,犯下大忌

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子,与朱棣一母同胞,出生于公元1361年8月。此时的中国仍是元朝至正年间,是元顺帝时期,已经是元末起义军四起的年代了。

即使是疆土辽阔的元王朝,因为其统治时期的残酷暴掠,国祚连百年都未到。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应天府后,对北方残余的元朝势力发动北伐之战。

最终攻占了大都,将元朝的残余势力重新打回草原,收复了自五代十国时期就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这也是几百年来,北方地区首次回归汉家,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北伐成功之战。朱元璋平定北方后,对于有功劳的人,都纷纷受到了他的受封,他的儿子们也纷纷位列王爵。

尽管朱元璋企图分封藩王的想法,受到了群臣们的极力反对,但这并未能阻止朱元璋。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开始大肆分封他的儿子们。

其中主要的几个儿子,如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藩地在西安;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藩地在太原;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藩地在北顺天府。

而朱橚身为朱元璋的第五子,被封为吴王,藩地在杭州。然而,朱元璋对于功臣分封有多豪气,其分封的功臣随后便会有多惨。

像廖永忠、胡惟庸、蓝玉等多位大臣在后来都纷纷遭到了朱元璋的清洗,为了保证皇权的统一,在胡惟庸案后中国数千年的宰相制度也被彻底废除。

为了保障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即位后的安稳,朱元璋也不仅仅单独对大臣下手,对藩王也进行了防范。

在分封的诸王中,朱元璋对朱橚特别地看重,在朱橚被朱元璋册封为吴王的几年后,朱元璋就为朱橚寻了一门亲事。

朱元璋将当时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的公爵冯胜的次女,嫁给了朱橚。

按常理来说,若只是一般的联姻也还好,但唯独冯胜,是一个手握重兵的朝中大臣,可见朱元璋对朱橚有多么看重。随着朱元璋逐渐对藩王加强防范,朱橚自然也被针对了。

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认为,江南乃富庶之地,为国家重镇,朱橚作为这里的藩王实在不合适。于是朱元璋当即下旨,将朱橚从吴王改为周王,藩地也从杭州变成了开封。

开封是宋朝旧都,明朝承认的也是宋朝为正统,朱元璋曾经也有过把都城建立在开封的想法。可见,即使是防范藩王,将朱橚封在开封,也难以掩盖朱元璋对其的喜爱。

然而,朱橚的一次行为,却彻彻底底地激怒了朱元璋,从此彻底失去了宠爱。

原来,朱橚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在没有向上请示的情况下,偷偷离开了开封。要知道,藩王未经允许私自离开藩地,就已经是重罪了。

而朱橚不仅仅是离开,他还偷偷到了凤阳,这一去凤阳,更是不得了了。当时,朱橚的老丈人,手握重兵的冯胜,正是在凤阳!

藩王私自离开封地不说,还私下会见朝廷重臣,二罪并罚,都可当谋逆之罪处理了,朱橚可谓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因此,朱元璋一怒之下,将朱橚下放到了云南,开封的封地则让其长子朱有炖代为管理。

然而也正是因为到了云南,改变了朱橚的后半生,让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作出了伟大的成就。

遭遇削藩,沦为庶人

到了云南的朱橚,首次来到了明朝的边陲之地,在这里他看到了令他一生都难以忘却的景象。

在云南的百姓,大多贫困,处于边陲之地,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很多人连肚子都填不饱,饿死的饥民随处可见。

加上南方气候湿润,百姓常常生病,却无钱医治,很多人因此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朱橚从小便在周围人的呵护下长大,即使是在藩王就任后,其先后的藩地杭州和开封也都是百姓密集、富饶之地。

在看到云南百姓的疾苦之后,朱橚心中的十分动摇,这也为日后他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在云南待了一年后,朱橚被朱元璋召回应天府,随后又被朱元璋教育了一年,于洪武二十四年再次回到了封地。

回到了封地后的朱橚,开始利用藩王的身份,召集各地的名医,搜集四处的医疗古籍,最终结合成一部著作《袖珍方》

在云南,朱橚时常看见百姓饥不择食,常常煮食山中无人认识的杂草。于是朱橚同样命人在王府内设立了一座“植物园”,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意义上的植物园。

在植物园内,朱橚种植了各类蔬菜,药草,常常亲自尝试,对这些不知名的植物进行品尝,记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真的让他发现了许多可以食用的植物。

然而朱橚的研究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由于太子朱标也早于朱元璋去世,因此由太孙朱允炆即位。

朱允炆即位后,改年号为建文。虽然朱元璋在位期间,大量的清洗有权有势的功臣,但对于各地藩王却并未过多的打击。

因此,朱允炆即位后,各地藩王对其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最后,在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劝谏下,朱允炆决定削藩。

当时,秦王与晋王都纷纷去世。在朱元璋分封的各地藩王中,只有燕王朱棣年龄最大,威望最重,且最具有威胁。

当时劝谏朱允炆的齐泰,建议朱允炆首先应当拿下朱棣,朱棣一旦拿下,剩下的藩王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可以慢慢收拾。

但朱允炆并没有听取齐泰的意见,而是选择了黄子澄的主意,先从燕王的党羽中下手,震慑朱棣,随后再削朱棣。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这简直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主意,若是先拿下朱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了。

但是当时的朱允炆还是选择听取黄子澄的意见,那么第一个藩王削谁,又成为了一个问题。经过朱允炆的再三斟酌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第一个削他的五叔,也就是周王朱橚。

首先,朱棣和朱橚两人仅相差一岁,年龄相仿,并且二人是同母兄弟,自幼就感情深厚。因此,削掉朱橚,不但打响削藩的第一战,还可以成功地震撼朱棣。

其次,当时的朱橚的一个行为,让朱允炆刚好抓住了他的把柄。

朱橚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有炖和次子朱有爋(xūn)。长期以来,朱橚一直重用的是自己的长子朱有炖,这也让次子朱有爋产生了不平衡的想法。

因此,朱橚长期的忽略使得朱有爋开始觊觎起其兄朱有炖的位置。为了得到这个位置,朱有爋居然上奏给朱允炆,声称朱橚和朱有炖意图谋反。

这也给了朱允炆削朱橚的理由,当即命令曹国公李景隆,令他带领军队出发。李景隆一路并未声张,以练兵的名义来到了开封。

在朱橚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冲进了周王府,将连同朱橚在内的朱橚一家尽数抓捕。随后周王府被查封,朱橚连同他的家人纷纷被贬为庶民,流放到云南。

堂堂太祖皇帝第五子,在众藩王中声名赫赫的周王,竟被自己的儿子举报;昔日高高在上的周王爷,也被贬为庶民,朱橚一家的脸面也全部丢光了。

研究一生,功成名就

在朱橚再次被贬到云南后,他和第一次的身份并不一样了,第一次虽然是受罪被下放,但也是明朝的王爷。

然而这一次,他却是以庶民的身份,下放到了底层,这一次他更是亲身体验了百姓的穷苦生活,彻底打开了眼界。

在云南的生活令他真正的明白了,自己要做得更多,若有朝一日真的能重回王爷的身份,自己要做到更多。

同时,在云南长期辨识各种草本植物,令他对植物、中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朱橚在云南待了数年后,先后有四位弟弟被朱允炆削藩,他的十二弟湘王朱柏更是被建文一朝逼到走投无路,自焚而死。

在这样的环境下,朱棣终于忍无可忍,为了自保,也为了自己一家,朱棣毅然决然地发动了靖难之役。

历时四年,朱棣成功攻占了应天府,朱允炆在城破后不知所终,下落不明。朱棣即朱元璋皇帝位,年号永乐,随后迁都顺天府,也就是今北京地区。

在朱棣即位后,被朱允炆削藩的几路藩王纷纷翻身,重新做回了王爷,恢复了王爵的身份,其中就包括朱橚。朱橚被朱棣加赏了5000石的俸禄,重新回到了开封。

回到开封的朱橚,不再管理开封政务,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了对植物和草药的研究上。在一些对植物草药有所了解的中医的帮助下,朱橚更是亲自完成了一部中医著作《普剂方》

据说,朱棣即位后,虽然恢复了各路藩王的爵位,但同样对各路藩王严加看管。

而朱橚凭着手中的《普济方》,成功得到了朱棣的青睐和信任,受到了朱棣的大力封赏,得以继续他的研究。

到了永乐四年,此时的朱橚经过长期的研究,其成果也已经有所小成,又完成一部中医著作《救荒本草》

这本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许多中国特有的植物,对于植物的药用性和可食用性都有详细的标注,共有几百种植物被记载进书中,并详细分类。

书中的植物几乎都可以食用,是一本救世利民的良书,并被后世中医广泛运用。据说在朱棣听说这本书后,龙颜大悦,极为满意,还亲自下旨令人帮朱橚刊印。

朱橚长期地研究,多次出书,在当时留下了大量的名望。根据时间来推断,朱棣对于永乐大典的编撰,有可能也是受了朱橚的启发。

随后多年,朱橚积极投入到各类草药、植物研究,后来有人向朱棣举报他图谋不轨,他亲自来到顺天府,向朱棣磕头认错。

为了让朱棣相信自己,让自己可以继续研究,他更是将自己的亲信兵马全部交予朱棣,就连侍卫也遣散很多。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征讨的途中驾崩,朱橚听闻后悲痛万分,连忙赶去北京吊唁。当时即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十分看重这位叔叔,随即加赏了朱橚的俸禄。

朱棣死后一年,朱橚也随着薨逝,终年六十五岁,被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亲授谥号为“定”,号周定王。回顾朱橚的一生,身为朱明皇室的一员,其在政治上并未有过多的成就。

但他的研究,对中国的植物学、医学都给予了极大的贡献,即便是在世界上也是远近闻名。

《救荒本草》这本书在后来更是流传到了欧洲、俄国和日本,救助了许多贫苦百姓的生命,这本书在世界医药史上都享有盛誉,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

其一生的诸多著作,如《袖珍方》《普济方》《救荒本草》等都经过多次刊印,为后世中国的医药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即便是今天也仍然有人在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中医药学的研究,朱橚却与其他的中医不同,其对后世的贡献和成就,足以被称作为科学家,医学家。

相关文章